-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 文 摘 要 127
生物钟的调控基因和寿命基因等;研究领域 已深人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如医学、农业、动物学和
植物学等,并进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时间生物学把中医的整体观和时间观引人现代生
物学和现代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述了时间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时间生物学的
一些研究内容,如:生物节律及其特点、生物钟的研究概况等;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采集实验
数据和生物节律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介绍了余弦法在分析生物节律中的应用;及时间生物学研究在某
些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如:老年期出现的多种激素 (褪黑素、脱氢表雄酮、皮质醇和瘦素等)血
浆水平和生物节律的变化,生物节律分析处理 (余弦法)动态血压检测数据,当出现昼夜血压高振幅
波动 (CHAT)时是发生缺血性中风和肾脏病理性改变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延缓衰老的
保健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3年来 “四诊研究”的主要进步
李乃民
解放军211医院 (哈尔滨15008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诊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是一个范围广阔、内容纷杂、发展曲折、不断进步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在涉
及近3年来四诊研究的进步时,亦必须准确评估建国五十多年。四诊研究的整体发展。历史在时间与
空间中进行,涨“落”在时间与空间中表现,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人们从古老的沉睡和文革的抑压
中猛醒,激发起继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的无限豪情,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亦出现了空前活跃,发展
与进步的大好局面。经过广大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四诊研究在古医籍
里,新著作问世,诸多诊法客观化、标准化,科研成果的获得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见的举世瞩目成
就。
有人说,四诊研究近几年已走向低谷,我等认为则不然,顶峰从根基中掘起,火花在闪亮中全燃,
历史的进程,人们常是踏着过去,昂首未来,在事物发展进程的 “涨落”中不断的创造和揭示着新的
起点。四诊研究亦正如此,从表面上看,似忽少了些轰轰烈烈,多了些步履坚难,但四诊研究事业的
整体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近3年来,在四诊研究中的舌诊研究,面诊研究,足诊研究等方面,都取得
了明显成绩。评估几千年,四诊研究一直都辗转在人为与自然,忆起今数十载虽有宏观与初步客观化
进步,但指标多不恒定,且难于为临床应用。1998年以来哈尔滨市解放军211医院舌象研究室与香港
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舌诊计算机自动诊断系统,使舌诊从 自然、宏观、初步
客观中,步人了微机显示的生物系统工程领域。在研究工作中 研究组克服了舌象摄取、微机舌象分
析、光学色差等诸多困难,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的面诊标准化研究突破了几千年来中医面诊的举步不前,应用现代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
科学方法,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进行仪器定位定量测定,使我国中医色诊,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
有了快速发展。其它诸如足诊,经络诊法,脉诊等诸方面的进步,都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中西医结合事
业的正确。四诊研究同其它中西医结合事业一样,必将在新世纪中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和突破 口的思考
尚德俊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250014)
中国传统医学为宏观整体医学,重视辨证和动态变化,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代医学为局部微观医学,重视实验研究,观察仔细、具体,针对性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
病,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不断实践、探索,
逐渐发展起来的。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
我国从50年代,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个疾病为开端,至70年代初发展到中西
医结合治疗。至70年代末,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主要是肢体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
总结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法则和具准一定水平的辨证论治规律。8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促进我国中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