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3-1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ppt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实验 结论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 (1)先将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细菌 (2)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a.噬菌体增殖后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b.未侵染的噬菌体存在于细菌外,离心后位于上清液 (3)C (4)DNA和蛋白质中均有N元素 (对应学生用书P115)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同事 培养 细菌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实验 结果 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S型细菌 实验 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 “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③两个转化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 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就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答案】 D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2.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也就是说转化率较低。 3.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 培育 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4.转化作用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之间实现了重组,因此,从变异类型看,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①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②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③DNA是遗传物质 ④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 ⑤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⑥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题干描述了艾弗里实验过程,这一实验通过对照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控制其性状,而蛋白质和多糖等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但其起到对照作用,本实验并未证明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不是DNA。 【答案】 C 【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并且还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 D 3.(2012·北京西城期末)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答案】 C 3.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高考物理考前特训:第9讲《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复合场中的运动》(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勿忘选考题专练《选修3-3》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勿忘选考题专练《选修3-4》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功 功率和功能关系》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变压器 交流电与远距离输电》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物理题型之得分关键题专练《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含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3-2第2讲《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与基因的本质》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3-3第3讲《基因的表达》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3第三单元整合《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1第1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2第2讲《染色体变异》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3第3讲《人类遗传病》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4第4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5第5讲《生物的进化》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第四单元整合《生物的变异与育种与进化》PPT课件.ppt
-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1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