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第5专题第1节《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轮专题练习题.docVIP

2014高考语文第5专题第1节《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轮专题练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第5专题第1节《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轮专题练习题.doc

第3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阕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与南渡后客居的悲凉进行对比,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示例2)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2.(瑞安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注】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镇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恶风”“黄流”预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黜之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欢迎加入7C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