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序二篇.ppt
第一讲《序二篇》 季羡林 陈省身 一、“序” 体 序,也称导言、导论、绪言,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如创作意图,创作原则,过程以及与该书出版有关的事情。有自序和他序。作品前后分别称作序和跋,《张中丞传后叙》就是一篇跋文。 古代“序” 古代序体文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作品的写作缘由、要旨评述及对作者的印象、与作者的关系、介绍创作风格等等。 另一类是赠序,用于赠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于临别赠言者多常见,用于诗歌也用于文章。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的全名是《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典型的赠序文。 现代“序” 现代序文的写法,除上面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形式上是千变万化了。一般写序的多为大家,所以风格各异。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多褒奖作者和作品,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时下社会风气的变化影响到学界,多为作者和作品唱赞歌或颂词,这无疑也是作者内心希望的,真所谓“好风凭借力”。高明的序文不能过于黏滞在作品的述评内容介绍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借题发挥,并且在若即若离的表述中巧妙地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有机的结合。季羡林和陈省身为范曾《庄子显灵记》写的序文,就可以说是典型。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季羡林(1911- 2009),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1935年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担任系主任40年。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先后获印度国家文学院名誉院士、伊朗德黑兰大学荣誉博士等荣衔。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罗摩衍那初探》等。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庄子显灵记》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2. 全诗为对话体,通过虚拟庄子与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质的阶段。太始在道家哲学中代表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爱因斯坦、海德格尔、毕加索、柏拉图及范曾曾祖父范伯子的辩难,寻究宇宙与自然地起始,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真谛,辩驳深肤与美丑的分际,诘问克隆与工具主义的非理性冲突,平息恐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磨难,多种思想学术碰撞冲击,上下物理、往复辩难、辞语犀利、激荡生辉、博雅浩瀚。这首哲理诗亦诗亦学,亦灵动亦沉雄,幻象起义,理趣横生,忽而激扬跌宕,忽而显谑不羁,有内涵贯一的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的对话。 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宇宙观:庄子的作品以哲学散文为主,宇宙观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在他看来,人生如此虚无缥缈,主张远离现实,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法认识的,宇宙观的不可知论表现出庄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人生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决定了庄周的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无常;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之生也与忧俱来”,人生痛苦相随相伴。人生短暂,主张“忘年忘义”,死为生之“大觉”。认识论:庄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相对主义认识论,否认客观事物的美丑、是非、善恶,世界无大无小,无始无终,一切都是“莫若以明”。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批判才能吸收,扬弃才能继承。庄周的唯心史观、相对主义认识论和世界不可知论我们当以唯物主义思想进行理性的分析。 但是,庄周的思想体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素。相对主义认识论也包含着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根据老聃“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周提出“天道无为而自然”的主张,就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天道无为而自然”这是理解两篇序文的关键。遵循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乃治国之道。 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人和解释者”、“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马克思评价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人与自然的正确认识。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现在回到季羡林在《序文》中谈到的“天人关系”和“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然后再向自然索取。 西方几百年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是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前途。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和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