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docVIP

2014年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doc

6 逍遥游 学习目标 1.体会浪漫主义的绮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作家作品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资料卡片 所谓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庄子散文的寓言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是暗喻性。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遥游》中,鲲鹏等的寓言其实就是比喻。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二是想象性、虚构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止庄子,还有孟子、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皆空语无事实”,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如果说孟子、韩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虚”和“幻”。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三是多义性。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字词广场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4)汤之问棘也是已 “已”通“矣”。 (5)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6)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能。 (7)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8)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一词多义 志 斯 止 知 南 且 然 ★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 (2)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料相符。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2)不过数仞而下 名词用作动词,落下来。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此小大之辩也 (2)介宾短语后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 (3)宾语前置 ①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 ②奚以知其然也/而彼且奚适也 (4)固定结构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亦……乎,表示反问,相当于“不也是……吗”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自由自在、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在本文中,“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方式。“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第1段) 第1层(开头至“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鲲鹏的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本文一开篇就尽显壮阔、神奇,并以夸张极写鲲鹏之大,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异想天开之辞造成先声夺人之势,注意这并非褒扬鲲鹏,而是为论点的提出蓄势。 接着借《齐谐》之言,渲染鹏之大,“击”“抟”“三千里”“九万里”,夸张奇异,使文章显得汪洋恣肆。至此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自由,实则还未达到逍遥境界,它还是“有所待”的,“海运”“大风”即是所待之物。“有所待”就不自由。 这一层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彩,作者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是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第2层(“野马也”至“今将图南”),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南飞,鹏鸟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山野中蒸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作者连用了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的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