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钴-聚吡咯-碳载Pt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pdfVIP

新型钴-聚吡咯-碳载Pt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钴-聚吡咯-碳载Pt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pdf

物理化学学~E(WuliHuaxueXuebao) July Acta .一Chim.Sin.2014,30(7),1259-1266 1259 [Article】 doi:10.3866/PKU.WHXB201405045 www.whxb.pku.edu.cn 新型钴.聚吡略一碳载Pt燃料 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范仁杰 林 瑞 , 黄 真 赵天天 马建新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201804;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 摘要: 采用脉冲微波辅助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钻.聚吡咯.碳(Co-PPy.C)载Pt催化~U(Pt/Co.PPy-C),其中Pl的 总质量占2O%.利用透射 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和X射线衍射 (XRD)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用 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电化学活性及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特性及耐久性.Pt, Co.PPy.C电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 1.8nm,略小于商用催化剂Pt/C(JM)颗粒尺寸(约2.5nm):催化剂在载 体上分散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Pt/Co.PPy.C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75.1m g。’)高于商用催化剂 的ECSA(51.3m ·g-I).XPS测试表明,自制催化剂表面的Pt主要以零价形式存在.而XRD结果显示,自制催 化剂中Pt(111)峰最强,Pt主要为面心立方晶格.Pt/Co-PPy-C具有与Pt/C(JM))fH同的半波电位:在0.9V下,Pt, CoPPy.C的比活性 (1.21mA·cm )高于商用催化剂的比活性(1.04mA·cm ),表现出更好的ORR催化活性. 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ORR反应以四电子路线进行.CV测试 1000圈后,Pt/Co—PPy-C和Pt/C(JM)的 ECSA分别衰减了13.0%和24.0%,可见 自制催化剂 的耐久性高于商用Pt/C(JM),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钴-聚吡咯一碳,氧还原反应,微波化学还原 中图分类号: 0646;0643 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tCatalystsSupportedon Cobalt--Polypyrrole--CarbonforFuelCells FANRen.Jie’一 LlNRui’·一 HUANG Zhen’- ZHAOTian—Tian’一 MAJian.Xin’, (CleanEnergyAutomotiveEngineeringCenter,Ton~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PR.China; SchoolofAutomotiveStudies,Tongf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尸R.China、 Abstract: Pt/cobalt-polypyrrole—carbon(Co—PPy-C)-supportedcatalystsweresuccessfullypreparedby pulse—microwaveassistedchemicalreduction.TI_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X.ray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andX—raydiffractionfXRD)techniqueswereusedtocharacterizethecatalyst 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The electrocatalyticperformance.k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