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二轮复习课件.ppt

2015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二轮复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二轮复习课件.ppt

【答案】 (1)自由组合 (2)AABB、aabb 1/5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 1.伴性遗传与遗传定律的关系 (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正、反交结果有差异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 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 ②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①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bY。 ②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同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③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甲图与性别有关,而乙图与性别无关。 (4)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基因型、表现型以及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联系。 (2)“分解思想”解决两病同患问题 ①首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 ②然后计算出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 ③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ab; 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b-2ab; ⑤患病的概率为a+b-ab; ⑥只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ab,只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ab。 3.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1)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3)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代关系)。 4.人类遗传病 (1)遗传病类型及检测 *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生物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2012·江苏卷T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 配子形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实现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时可存在相互作用,A项错误;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B项错误;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的基因型,而其根本目的是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C项错误;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前提条件下,F2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项正确。 【答案】 D 2.(2012·海南卷T25)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无芒×♀有芒(♂AA×♀aa) B.♂无芒×♀有芒(♂ Aa×♀aa) C.♂无芒×♀无芒(♂ Aa×♀Aa) D.♂无芒×♀无芒(♂AA×♀Aa) 【解析】 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如果A基因发生突变而变为a基因,这时无芒的纯合子父本AA产生含a的配子,当遇a的雌配子时,形成受精卵aa,将来发育的植株表现出隐性性状,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A 3.(2012·上海卷T26)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64         B.6/64 C.15/64 D.20/64 【解析】 由题可知粒色最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6显),颜色最浅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0显),此外,小麦粒色还存在5显、4显、3显、2显、1显等情况。AABBCC与aabbcc杂交得到F1(AaBbCc),F1自交后代中与Aabbcc(1显)表现相同的有Aabbcc(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