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一甲基一24一乙基胆甾烷含量及其芳构化甾烷含量高的特征。中上奥陶统烃源
岩由于沉积相的不同,生物标志物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台缘斜坡相的中上
奥陶统烃源岩上述生标特征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存在明显的差异,闭
塞—半闭塞海湾有机相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上述生标特征与寒武系烃源岩相
同。
运用甲藻甾烷、4一甲基一24一乙基胆甾烷及其芳构化产物、24一降/
(24一+27一)降胆甾烷、c,。瑙烷等参数,轮南、塔河稠油与台缘斜坡相中上奥
陶统泥灰岩有着成因联系,而TD2井原油与寒武系烃源岩关系密切。
原油配比实验
原油配比实验表明:LNI井原油若混入25%比例的寒武系生源的TD2井原
油,混源油就会体现寒武系源岩的特征。究其原因乃是由于中上奥陶统生油
岩及其生成的原油伽马蜡烷、甲藻甾烷、4一甲基一24一乙基胆甾烷及其芳构化
甾烷均较低,很低比例的寒武系原油的混入均会导致寒武系特征的出现。而
现今轮南、塔河稠油找不到寒武系生源的分子标志物,因而可以认为.轮南
塔河稠油主力烃源岩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寒武系烃源岩的贡献很小。将
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归因于中上奥陶统的污染证据不足。
细菌对泥岩有机质的改性及
三项定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丁安娜1 惠荣耀1 卢双舫2 张中宁1
1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730000;2大庆石油学院163318)
应用饱和烃中专属性较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规则甾烷与17
a(H)蓉烷的比值,c。升藿烷指数,c。‘与c:,T;的比值,讨论了柴达木盆地东
部第四系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泥岩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改性,初步建立
了在成岩作用早期阶段(&≤0.70%)评价细菌活性的三项定量指标。
(1)甾烷主要来自真核生物,藿烷主要表征原核生物的输入,因此可以用
规则甾烷与17
oL(H)藿烷的比值来衡量细菌生源烃的输入比例。一般在生物气
源岩区,至少有60%以上的样品该比值小于0.6。(2)由于古细菌胞膜中的类
脂物主要以醚键方式连结,在进行酸性含氧化合物检测时,样品被皂化,且
藿烷酸碳数分布最多到C。据此推测c,,升藿烷可能主要源于古细菌。在淡水
—微咸水沉积域中,C。升藿烷指数与r一蜡烷指数呈正相关关系,C。升藿烷
指数越高,产甲烷菌的活性可能越强,两大盆地生物气源岩分析测试结果硅
示,该指数一般应大于0.06。但目前由于受仪器分析测试条件的限制,c:,升
藿烷的检测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3)前人研究认为c。‘与c:。T:相
K.E.and
Moldowan
对含量主要取决于沉积环境(Peters J.M.,1993),有机质
在缺氧环境中具有相对低的C30与c:。Ts比值,在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源岩区,有
机质埋藏深度达到300米时未检测出硫酸盐还原菌,表明有机质演化已进入
厌氧食物链强还原环境。结合滨北地区的情况,将这一反映低演化阶段环境
背景值的指标暂时界定在0.1—1之间,并以此作为评价产甲烷菌活性的环境
指标之一。相信随着研究和勘探工作的深入,这些比值将不断获得补充和完
善。
由于细菌对有机质的参与和改造,在生源母质中出现了属性较强的生物
标志化合物,如细菌生源的规则和不规则类异戊二烯烃,源自古细蘸的角鲨
烷;起源于某些特定藻类和微生物的丛粒藻烷,甲基甾烷、二甲基甾烷及甲
藻甾烷等;还有在低演化阶段细菌改造的源自松柏类高等植物的松香烷等。
奥利烷为陆源高等植物的指示物,它的出现指示母质的改造程度较深,基本
上是在C,:~C3s升藿烷差向异构体平衡参数达到(或多数达到、个别接近)终点
值,即微生物食物链到达厌氧强还原环境时,以生物化学反应为主的产甲烷
活动达到高峰期。
酸性和中性含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可以反映未—低成熟阶段原核生物
参与和改造有机质的程度,尤其是来源于较高等动、植物和某些藻类的中性
含氧化合物一酮、醇系列化合物,根据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可讨论细菌
对有机质的改性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