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挖掘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孟子名言及译文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辟(?? )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分)“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分)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分)《鱼我所欲也》【自主学习】1、dān cù gēng wu bì 2、想要 同时得到 舍弃 选取 所以 做 苟且偷生 躲避 假如 只是 有道德的人 这样的思想 丧失 筐 碗 汤 优厚的俸禄 同“向”从前 停止 感激我 人的本性3、用鱼和熊掌设喻来引出这一论点,通过类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阐述了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人们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的深奥的道理,使本文论点通俗易懂.4、第一步:论证分析(正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第二步:假设分析(反方):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辟患者何不为也?第三步:因果分析:由是则生……有不为也。第四步总结提出分论点: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第五步:对比论证 1.正方:不是嗟来之食(行人,乞人)舍生取义;2.反方:贪图荣华富贵(万钟,有些人)舍义取利。
【合作探究】1、1.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用 鱼 和 熊掌 来设喻 得出结论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以此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舍生而取义2.举例论证 一箪食。。。。。。乞人不屑也 形象证明了 义 重于 生 的观点3.对比论证 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证
明为什么要舍生第二段中把乡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从反面证明了 舍生而取义这一观点2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3.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4.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5.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6.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7.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案8.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1.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2.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4.doc
-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5.doc
- 2025年吉林省中考地理试卷(含解析).pdf
- 2025年陕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docx
- 第四单元比应用专项5篇-2025年五升六年级数学暑假衔接应用专项(解析版)人教版.docx
- 07【小升初专项训练】 繁分数.docx
-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应用专项14篇-2025年四升五年级数学暑假衔接应用专项(原卷版)人教版.docx
-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应用专项14篇-2025年四升五年级数学暑假衔接应用专项(解析版)人教版.docx
- 不做“扫兴式父母”,构建良好亲子关系.docx
- 控制迷局:父母过度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深层影响.docx
- 零散建筑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青蓝工程公开课实施方案(3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