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两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词。
2.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
2.本词中豪放情感的体现。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一蓑(suō)烟雨
(2)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
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烟雨:烟波风雨。
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3)用“\”为这首词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每日成语:与苏轼相关的成语
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安步当车——《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苏轼也不拒绝。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冰肌玉骨——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像玉一样润泽。
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问题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全词,思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二)分析综合
1.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苏轼、李清照的名次“落后”,网友忿忿不平,进而有人发出感叹,认为这“实在是中国文学的悲哀”;媒体呢,随即用“韩寒压苏轼”之类的醒目标题,增加报纸的卖点。因为投票评选某类名人,制造所谓的“新闻事件”,已经见怪不怪了。每逢这个时候,阵营分明,伤感者觉得“毛孩子”的得票比文学巨匠还可观,无法理解;青春偶像派的“粉丝”不甘示弱:“韩寒怎么了?郭敬明又怎么了?只要是读者喜欢,有市场,为什么不能入选?在这个多元文化共鸣期,就应该有另类的声音。”名家们也应邀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只代表部分人的趣味和见解”,“说明当下时尚文化占据主流”,“健在作家不应该和古人一起比”。更有评论文章大声质疑:《他们凭什么超越古人》。
????这则新闻,给我的印象是,韩寒、郭敬明们“挑战”苏轼、李清照,似乎成功了。事实果真如此,那才是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学案5.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学案6.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学案8.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学案9.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教案.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学案4.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学案5.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学案6.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1.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2.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3.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教案1.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教案2.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教案3.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学案.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导学案(第1课时).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导学案(第2课时).doc
-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导学案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