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古代针具和针灸学理论的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发现虽然针刺能激活或抑制不同脑区,病理状态下,更加敏感,但经穴和人脑脑区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 关系,而是重新分布或组合或叠加的关系。诸多研究结果尚存在差别,单穴、多穴配伍,真假针刺之间的 脑区关系亦显模糊。这些都要求在日后的研究中,更加规范、科学和严谨。 三种技术因其无创、直观的观测特点,将解剖与功能活动,实时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功能成像和解 剖成像的高度一致,使得常规的静态、局部、外周、非功能转变为动态、整体、中枢、功能的研究,良好的体 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虽然均可观察多个脑区的活动,研究其相互关系,SPECT相对着 像效果相对接近,但却比其有更好的临床操作性和便宜的价格,使得SPECT在临床工作中,更容易得到 推广。而PET的显像剂的选择适当,可以与人体内活性分子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性,良好的搭构了分 子生物学和临床影像学之间的桥梁,成为迄今为止最佳的影响手段。而fNRI技术相对来说,具有理想 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所以在目前的“经穴一脑”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随着针灸的发展,“经穴一脑”的相关性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不仅对针灸学有重要意义,也对 生命科学有较大影响。虽然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经穴一脑”相关性研究中尚属于初步阶段,但已经取得 一些可喜的成果,表现出良好的研究前景,这将是今后针灸研究重要手段和方向之一。 浅谈古代针具与针灸学理论的发展 张入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诞生于石器时代,其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产生于生活实践,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针刺需 要一定的工具,因此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工具。针刺工具的发展,大体经过了砭石 (石针)、竹针、骨针、青铜针、铁针、金银针、合金针等发展的历程。随着针具的不断发展,针灸学理论的 形成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多元化、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l针具的发展 《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 砭石。”即指经过磨制的石块作为治疗疾病的工具,主要用来划破痈肿、排脓、放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 针灸的治疗工具。为适合穿刺或者切割的需要,砭石的形状日趋多样化。或者有锋,或者有刃,故又称 针石或镜石。砭石本来有多种用途,除了主要用于砭刺之外,还可用来热熨、按摩、排脓放血和叩击体表 等。考古发现的剑形、刀形、针形等砭石,多数出土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如1963年在内蒙多 伦旗头道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针——被认为是针刺的原始工具。此件长4、5era,一端有锋,呈四棱 锥形,可作针刺之用;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4cm,可用以切开痈肿;中身四棱略扁,横断面呈矩 形,可以容纳拇、食二指夹持。又如1972年在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出土的砭石,为长6.3era的磨制 针形器,直径约0.7era,一端卵圆,可以用来按摩;另一端呈三棱锥形,锋尖缺损,可以放血。针灸史学家 认为九针中的圆针、锋针即由此仿制而来。 古代的针具除砭石外,还有竹针、骨针的应用,据考,《尔雅·释草》郭璞注:“草,刺针也。”由此有学 者认为草木刺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始针具,与砭石齐名。此推断可从三方面论证:首先,草木刺天然形成, 其年代早于砭石产生的新石器时期,草木刺则是来源最广泛的天然针具;其次,从文字上看,针字古体中 有“箴”,箴字部首为竹,以表示材料为竹为草之义;再次,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记载草木治疗的方法, 其遗风延至现代。草木刺易于腐烂,因而没有出土文物的证实,不过以上多方面均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 .352.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性。从草木刺与砭石的功用来看,它较砭石更易刺人人体肌肤,刺激经穴,调整脏腑阴阳,而又较少出 血,还可用于诸如指尖、头面等小面积处较准确地点刺出血或刺痈排脓。比较而言,草木刺更接近于今 之金属针,砭石则较接近于今之刀针和叩击锤。故将草木刺视为今之金属针的前身似乎比砭石更为合 理。 大约在山顶洞人文化时期,已能用石刀等工具制造比较精细的骨针,此时,有可能将骨针用于医疗。 如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的47枚磨制规整、圆扁修长而尖端细锐的骨针,其中有原始的针疗器具。 大汶口晚期墓出士的一件圆锥尖骨针,器形类似岗上村出土的锥形砭石,当是医用骨针。《灵枢‘邪 客》所记“持针之道……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旧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