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腹痛的临床观察.pdfVIP

消积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腹痛的临床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之一。作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LIDP的治疗,采用针刺方法,可以疏经通络,达到“通则不痛,, 的目的。古藉记载的有如《素问·骨空论》的“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修与痛上”等。 现代医学认为,针刺治疗LIDP,主要是通过针刺镇痛作用而发挥作用的。神经系统中存在致痛 与抑痛两类不同的结构与功能,针刺能激发神经系系统的抑痛功能,促使疼痛刺激向不痛转化。 一方面,疼痛刺激传入多由周围神经中的细纤维(C类)传递,针刺对粗神经纤维(Q、B、Y 类)有兴奋作用,从而减弱了C类纤维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可使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 应受到抑制,从而发生镇痛作用川。电针疗法结合了毫针的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电流通过毫 针进入穴位,起到低频电疗与针刺疗法的综合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电针密波有止痛、解痉和扩 张血管的作用,疏密波有止痛、促进血行和代谢、消除水肿的作用。王升旭等人¨1通过观察发 电针夹脊穴止痛的可能作用机理。 通过本临床观察发现,推拿配合电针治疗LIDP,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临床痊愈所需疗 程及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推拿疗法,是解除病人痛苦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一版):2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俞大方主编.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第一版):128 [4]朱兵编著.针灸的科学基础.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第一版):137~305 消积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腹痛的临床观察 葛湄菲1范希文2曲素欣2 l青岛市中医医院2青岛市儿童医院(青岛266033) 【主题词】脾虚/穴位疗法敷脐;中草药/投药和剂量 脾虚夹积型腹痛主要表现为腹痛绵绵、时作时休、神疲倦怠、不思饮食、食则作痛、大便呈 腐渣状、舌淡苔白。我们以消积散外敷神阙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符合d,JL再发性腹痛诊断标准…。脾虚夹积型腹痛诊断依据《实用 中医儿科学》(1995年9月第1版)。腹痛发作频率2次/周,病程持续≥1个月。除外消化性 溃疡、阑尾炎、肠套叠、肠蛔虫病、肠梗阻等疾病。 本组68例均来源于小儿腹痛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9 10~20次/周29例,20次/周8例。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多为隐痛。腹痛程度采用记分评 估方式,根据腹痛次数、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其它症状,各记0.5~3分。治疗组平均(17.6±6.4) 分,对照组(18.0±5.2)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17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消积散敷脐,消积散由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延胡索按3:3:3:1 剂量组成。将上药研细末,过80目筛。使用时取药末39,加甘油醋混合液4.5ml调成糊状,置 自粘性无菌敷料(7cmX 2。5~5mg,日2次口服;乳酸菌素片2~4片,日3次口服,均用5d。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1疗程后1个月随访腹痛程度评分,3分者为临床治愈:评分较 前减少2/3者为显效;评分较前减少1/3者为有效;评分较前减少1/3者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用SD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卡方检验。 ‘ 2结果 治愈23例,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愈率76.6%,总有效率90.O%,对照组依此为 9、l、2、26例,23.7%,3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中医腹痛的命名始于《内经》,作为病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在小儿杂病诸候中列有“腹 痛候”。宋《小儿药证直诀》中,钱乙将小儿腹痛分为积痛、虫痛、虚痛。历代的发展将腹痛分 为虚实寒热四大类,我们认为腹痛虽分为四大类,但d,JL腹痛以食积腹痛和脾虚夹积腹痛为主。 小儿时期处于稚阴稚阳阶段,脾胃运化功能薄弱,为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必须增加营养,这 就形成了脾胃功能薄弱与机体对水谷精微需求迫切的矛盾状态,即“脾常不足”。在健康状态下, 脾胃能适应机体生长发育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和吸收,这是因为脾常不足的生理状态不是静止在一 个水平上,而是在不断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同时“脾常不足”又是小儿好发脾胃病的内在因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