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例慢性胃病舌象变化和证型相关性探讨.pdfVIP

925例慢性胃病舌象变化和证型相关性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则。但仲景在使用清法时特别注意顾护胃气,用药精当、力专效宏,所制之方皆短小精悍,中病 即止,使邪去使正安,尤其对气味甘寒性能峻猛之方药,仲景则佐配甘味以调之,在克伐病邪中, 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这一点值得当今临床医师用心体会。 四、和法 《金匮要略》治疗脾胃病的方药对于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的脾胃病尚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 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等。此类病证,仲景组方多以黄芩、黄连、干姜等药并用以治之,如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篇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热邪上冲,胃失和降则呕; 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则肠鸣:寒热错杂,并于中焦,气机升降受阻则痞满,主以半夏泻心汤使阴寒 得散,寒热协调,气机升降有序而病愈。此外旋覆代赭汤治疗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 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痞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虚痞,半 夏厚朴三物汤治疗腹满便秘等。同是痞满,中医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温清补泻之别,这是中医 治疗痞满证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在仲景方中,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治疗痞满证疗效最佳。原方 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寒热相宜,不腻不燥,临证配以木香、佛手、槟榔、香橼 皮。若舌红苔黄有热象者,加黄连、黄芩;舌淡苔白有寒者加吴茱萸、砂仁;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便秘者加酒军:痰热者加黄连、瓜萎;阴虚者加玄参、麦冬;血瘀者加丹参、降香,多随手取效。 五、小结 中医脾胃的学术思想,追溯其源,当首推《内经》。《内经》曾云:“脾为中央土,以灌四旁,故 能生万物而法天地,失其职则不能行其津液,五脏失所养,亦从而病也”、“饮食不下,膈塞不通, 邪在胃脘”、“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从脾胃的生理、病理、 治则、治法等不同的方面给予了阐述,而至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全面继承了《内经》的学 术思想并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一观点,并深刻地体现在他治疗脾胃病的温、通、清、和四法 之中,给后世以典范,开启了后世的脾胃论的先河,从张元素重视脾胃发展到李东垣的脾胃内伤、 升阳益气、甘温除热、调养胃气思想,再到叶天士的调养胃阴之法,无不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仲景 治疗脾胃病的温、通、清、和四法,后世还有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的侧面, 不同的深度对脾胃学说有所发展,但都认为《金匮要略》的理法方药对于指导脾胃病的临床实践有 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迄至今日犹被学人奉为圭桌。无怪乎明·方广强调“仲景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 酌古鉴今,始信其承前启后,直中肯綮之论也。因此继续深入研究、探讨、分类、分型《金匮要略》 方药是当今吾侪辈份内事,值得我们大力去发掘它、运用它,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对当今脾胃病治疗 的指导作用。 925例慢性胃病舌象变化与证型相关性探讨 牧童1 张会娜2刘卫红2张蕾2李颖辰1赖宇飞1张晓辉1 指导:张声生1李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2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变化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中医诊查方法,是中医四诊 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和临床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深远的理 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一246..一 中医证型是中医学独具特色辩证思维的结果,它是包括了舌诊在内四诊合参辩证的结果,是中 医论治的重要依据。舌象是中医证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中医辩证的重要依据,对此历代医家 多有著述,近代医家也颇多论述,但由于绝大多数只是肉眼观察,个人经验的总结,小样本的资料 归纳;或者是采用的舌象观察设备参差不齐,很难作为客观揭示舌象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规律性的 说服性资料。 本项研究选择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这样 一组相互联系、由轻而重、由浅而深连续发展的慢性胃病病例,利用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舌象分析 仪做为客观化观察(非肉眼观察)手段,大样本地获取慢性胃病病变舌象的分析资料,采用症状评 分的方法依据200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型判定 标准确定本研究各种证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舌象的变化与慢性胃病不同证型之间的相关关 系,以及“舌为胃之镜”理论的作用基础,为中医舌象与脏腑的相关性研究及舌诊的客观化研究进 行有益的探索。 l临床资料与方法 医院消化中心门诊胃镜患者。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和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参照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