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一一以肥东“洋蛇灯为例
慈艳艳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由于资金缺乏、传统与创新难以结合以及难以走向市场等问题,一些依赖口传心授方式
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逐渐消失甚至灭绝的困境,因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与传承,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以肥东洋蛇灯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困
境及其解决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洋蛇灯;传承;保护
前 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深藏于
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作为民
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生存根基。随着当今现代化、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政治价值日益显现,对其传承与保护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集中在有形的遗产方面,对无形
的文化遗产保护较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机制。由于一些依赖口传心授
方式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
相适应以及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甚至灭绝的困境,因
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名,辖区包括瑶海、庐阳、蜀山、
包河4个区以及长丰、肥西、肥东3个县。由于独特的地理、人文和历史环境,合肥孕育并保留了
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国家和安徽省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庐剧、门歌、庐州
大鼓、包公故事等13项入选。肥东洋蛇灯就是其中之一,于2008年6月以民俗类入选第二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肥东洋蛇灯的概况
洋蛇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洋蛇灯节在农历正月间,由族长主持设坛烧香,鸣放爆竹,
向祖宗叩头行礼后,再现巨蛇飞降神态,以报恩求福。洋蛇灯包含了诸多的民俗文化因素,它不仅
展现了民间手工艺、音乐、口头文学等,更是大邵村居民的家族信仰。
(一)大邵村概况
洋蛇灯节,是合肥市肥东县大邵村独有的传统灯节。大邵村位于皖腹地,肥东县东部边缘地带,
西距店埠县城20公里、省城合肥35公里。大邵村以邵姓为主,全村985的人姓邵。村民多以农业
为生,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村里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
村内建有潜龙宫,主要用来存放洋蛇灯以及人们拜祭洋蛇灯所用。潜龙宫为当地政府投资40
万建成的。整个龙宫占地面积较小,宫外有很大一片空地,用水泥铺成,门前广场较为宽敞,主要
用作训练、表演场地。宫内分外院以及大殿,院内正中央摆放着香台,香台两边分别是两排花坛,
434
种有桂花等树。院内靠门的左边墙角下,有用竹篾和麻绳扎成的蛇身,约三四米左右,据传承人邵
传富老人解释,这段蛇身是2012年表演洋蛇灯时新扎成的,但是由于表演人手不够,该段蛇身没
有用上,因此被堆放在潜龙宫角落里。院墙上刻有大邵洋蛇灯的传说以及功名簿,上面记录着少数
捐赠者的名字以及捐赠金额。大殿名为祈霖殿。正对殿门的是龙王像以及洋蛇灯的灯头。龙王像的
正前方放有洋蛇灯的灯头,右手边摆放着盘起来的洋蛇灯灯身,灯身上覆有黄布,上面画有花纹。
据邵传富老人解释,此段灯身为2012年舞灯时所用,用完之后就盘放在大殿里了。龙王左边是表
演时所用的其他道具。
潜龙宫建成以后,村内居民时常到宫内祭拜,祈求龙王和洋蛇赐福保佑。每逢初一十五,到潜
龙宫内烧香的村民络绎不绝。
(二)洋蛇灯的传说
洋蛇灯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主要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大邵
村潜龙宫的石碑以及《邵氏宗谱》(由邵氏第十九世孙华银整理于二零零七年元月五日)等处都有
关于洋蛇灯传说的记载。
传说是古代先人口头传述给后代的经验知识,在缺乏纸张、文字等工具的前提下,先人们只能
通过口头相传的方式使重要的经验信息得以保存,因此传说是了解前人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文
献记载:“洋蛇灯节,是安徽省肥东县大邵地区独有的传统灯节。相传元朝末年,元兵在溃败中散
兵游勇在该地区残害百姓。一次,有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焦虑的表意——论文学史中的“晚生代”.pdf
- 教育与幸福--再论教育目的.pdf
- 开发与实施顺应时代需求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韩文文字处理》校本课程.pdf
- 开放是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论成人教育中的基本“开放”要素及其内涵.pdf
- 科技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兼论当前科技传播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pdf
- 科技期刊广告经营问题与发展思考——兼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广告实践.pdf
- 库仑电除尘器初论.pdf
- 跨国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兼论美国模式和对中国的启示.pdf
-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实践--兼论以对方听得懂的语言与方式作跨文化传播.pdf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论对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