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文化馆馆长年会暨“百馆论坛”会议材料
充分发挥文化设施功能
努力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文化馆
盂县,春秋时期为仇犹国,因县城四周群山环绕,其状如盂,故名盂县。面积2442平方公里,人
口30万,辖14个乡镇453个行政村。其中:80%以上为农业人口,是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个资
源大县,煤、铁、铝钒土、耐火材料等蓄量丰富。2006年,财政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13元。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县委、县政府出于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把县城最繁华、最中心的地段
规划建设了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红旗剧院、新华书店等文化设施为一体的文化广场。近30
年来,这个文化广场共举办了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群星风采”广场文化活动、广场民间艺术表演等
演出活动280余场(次),成为盂县老百姓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文化活动好去处。文化馆就坐落在这
个广场的中心位置。
县文化馆情况
1、场馆面积:共1320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用房45平方米,业务用房1015平方米,出租房
260平方米。设展览厅1个、排练厅1个、多功能厅1个;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声乐辅导室7个;
电脑室、档案室、账务室4个。
2、基本设施:有展厅90平方米及展墙、画架、画框、石膏模型;有小型乐队乐器2套、有照相机
2部,摄像机1部、有电脑2台、打印机1台、有微型汽车1辆、有流动扩声音响设备2套。
3、人员情况:职工总数12人,其中:男7人、女5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高中)4人;高
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30岁以下2人、30一50岁6人、50岁以上4人。
4、经费支出情况:资产总值48.6万元,为全额财政事业单位。人头费全额财政拨付,事业费
5万元(其中:创建国家二级馆3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2万元),房租收入5.1万元。
5、年组织春节文化晚会、春节文艺汇演、街头民间艺术表演、“群星风采”广场文化活动等大型
天次,人均33天,馆内活动室每周开放时间36小时。
6、2004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馆”。
文化馆在馆办阵地活动、服务基层文化活动、扶持民办文化、构建乡、村、户农村文化网络、辅导
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服务县城文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累了有
益的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面临人员力量不足、设施老化、经费短缺等
诸多困难和制约我们事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凭着一颗对群文事业的挚热之情,在2400多平方公里
和450多个村庄里辛勤耕耘,把汗水洒满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把发展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全县大地,
为我县的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现就我馆在
发挥文化设施和人才优势功能、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44·
第二部分文化馆建设论文
一、变“坐办文化”为“送文化”。
我馆本着充分发挥馆办阵地功能的基层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功能的宗旨,在充分
利用现有展览厅,排练厅,多功能厅,辅导室,教室等设施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展览,培训,在此基础上
把展览演出送到基层,几年来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三下乡演出,慰问农民工演出等送文化
下乡12次,观众达到3万人次.既拓宽了文化服务空间,又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把课堂设在基层。
几年来,除在馆内举办各种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曲艺等培训外,在石店煤矿、跃进煤
矿、梁家寨乡等厂矿、乡镇举办乐理知识培训班、文艺骨干培训班20余次,培训文艺骨干1200
多名。
三、入村入户扶持农村文化、民办文化。
随着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我馆派出专
人深入全县的14个乡镇50多个村庄,对村文化室、文化特色户进行调研摸底,并写出专题调研报
告7篇,共扶持村文化室14个、乡镇文化站2个、文化大院、文化户12个。
四、从民间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共普查、整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类33项,并已建立名录库,整理档案、图片、光盘、录像
带等资料180余件(卷)。《赵氏孤儿传说》和《盂县武术社火》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
已双双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每年的“全国文化遗产日”,在阳泉市、盂县人
民广场举办流动实物、图版展览4次,展览图版24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