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pdf

- 第 28卷第5期 ·2014年 10月 in 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J0uRNAL0F6UIZH0UUNIVERsITY-ArtEditiOn ■一 Vo1.28No.5Oct.2014 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 焦成根 。常龙珠 ,陈 剑 。 (1.湖南师范大学 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2.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3.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银饰作为苗族最钟情的既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于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苗族来说,银饰及其文化也成 为其文明传承的重要纽带。本文结合相关 口传神话传说、古籍文献、银饰实物图案等材料,对苗族银饰产生的文化渊源、发展的基 本脉络,以及蕴藏其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苗族银饰;渊源脉络;文化内涵;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J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O14)05.0112-07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精神积 入解读其所承载苗族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的基础。 淀,同时也是本民族的真实写照。一般认为,苗族 一 、 苗族银饰的渊源脉络 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多以服饰等为载体 得以展示,也成就其引人入胜的 “身边的艺术”。作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 曾认为,中国的苗人 为苗族盛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饰不但透视着苗族 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两个苦难深重 人民独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成为本民族历史发展 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正如苗族民间谚语 “老鸦无 中不断积淀的产物,也是其 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树桩,苗族无故乡”所言,苗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均需要经 民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苗族 民间流传的口传历 历由酝酿到萌芽、由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苗族 史,苗民发源于四水流域 的中上游地 区,即所谓 银饰 自然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们展开 “九黎 ”、 “三苗 ”地区,主要活动在富饶平坦辽阔的 对苗族特殊的 “金银情结”的渊源脉络探寻,是深 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在长达数千年的 收稿 日期:2014—08~15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11YJA760029】,文化部2013年度科技创新项 目【项 目编号:2013720一l7]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焦成根 (1954一)。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工艺研究; 常龙珠 (1988一),女。河南许昌人。许 昌电气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陈 剑f1982一),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讲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工艺研究。 112 第5期 ——■● 焦成根。常龙珠.陈 剑 ——I 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蕾 ●●I 历史里,由于外族的侵略和压迫历经了五次大规模 地明晃晃,庄稼才肯长”等相关记载。至迟在明代 迁徙运动,从商周时期的长江 中游和两湖地区,到 末年,历史文献 中开始 明确记载苗族银饰及其佩戴 汉代之后聚居的今湘、鄂、川、黔毗邻地 区,Ll再 情况,如郭子章 《黔记 ·卷五十九》:“黎平苗与贵 到唐朝前期苗族一部分人 口由今湘西黔东一带深入 州同,其妇女发鬓散绾、额前插木梳,富者以金 到贵州腹地,并经黔西南向云南东南部进入 ,至宋 银,耳环亦以金银 ,多者至五、六如连环。”说明 朝时期,东部苗族则主要集中于今湘西北、黔东北 此时苗族银饰已然发展成熟并大量 出现。至清代、 一 带。_2另一方面,苗族先民传统聚居地的湖北、 民国年间,苗族人民佩戴银饰之风尤其盛行 , 《苗 湖南以及 四川、重庆等地商周 一秦汉时期的考古发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