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虚”是指阴阳两虚中的那种特殊情况,即阴阳二气的对等皆虚,也不能再与阴气虚或阳气虚并称,
因这同样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就临床应用来看,所谓“气阴两虚”与“气阳同病”的代表方生脉散与
参附汤,实际上分别适用于阴虚与阳虚日久而出现以阴虚为主或以阳虚为主的兼有明显气虚表现阴阳两
虚证,或即将出现阴脱(亡阴)或阳脱(亡阳)之时,因而没有必要用违背逻辑原则的“气阴两虚”或
邮日气两虚”来阐释生脉散和参附汤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略)
辨证论治理论研究的思考
中医辨证论治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在疾病的防治中一直沿用了上千年,直至目前仍然在常J^!.疾
病和一些疑难杂证治疗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疗效。由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植根于数千年来历代医家
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遵循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是十分
必要的。在辩证中我们首先要遇到的就是疾病、证候、症状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中医学概念。一般
来说,疾病是导致证候和产生症状的根源。症状和证候相比,症状虽然是机体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但
是从中医临证分析可知,凡是按一定结构出现的、相互间有着内在联系的症状或症状群,便是疾病和证
候的临床表现。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症状是认识研究证候的基础。专家们在卫生部组织召开的~次中医
规范化学术讨论会上也认为:“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它以一组相关的脉症表现
出来。”【11由此人们在对证候的研究中往往从一组相关脉症着手,探讨它们形成的规律和依据。随后的研
究证明,与某种特定证候相关的一组脉症,它不仅包含着病位、病性、病因,还内含着病机等诸多因素,
在进行标准化定量定性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正如在脾虚证实质的研究中,就得出了70余种相关指标,
有没有特异性的指标?
证侯的研究是复杂而困难的¨J。据此许多人提出中医的证是多脏腑、多系统、多靶点的综合表现,
难以标准化、客观化,从而阻碍了证候实质研究的深入。
总结以往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自己的研究体会,我们认为可以改变从一组症状群去研究证候
的实验思路,变为从不同证候所出现的同一症状切入,对单一症状从多因素全方位的角度展开研究,通
过对症状的研究去分析和认识证候的形成规律,并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
我们知道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精确的辨证乃是采取正确治疗措施的前提,然而要达到精确辨证
又只有通过对症状的全面分析,仔细鉴别、准确判断才能获得。可以说证候和疾病,以及与发病机体之
间是以症状作为媒介才能定位、定性。一个具体症状,虽然只是某种或某些病的局部反映或部分表现,
但是它作为体内疾病的外在表现,它与人体脏腑机能、生理代谢密切相关,是脏腑机能、生理代谢紊乱
的具体体现。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云“下有渐如,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渐如,
乃水湿浸渍之意。说明地面上生长蒲草、芦苇之处,其下必有水湿浸渍无疑。由此,当我们见到苇蒲丛
生,就不难推测其地之潮湿;且从苇蒲之繁茂与否,还可以推知其土质之肥瘠与水湿之多少。人体的形
与气,即外表状态与内部功能的关系与其类似。因此《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形精之动,犹根本之
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也如恩格斯所言“现象是本质的。”(《列宁全集》)从中可以看到,
症状和证候、脏腑三者是密切相关的。症状虽然是外在表现,但是内在脏腑和疾病则是它的基础。详细
分析症状是认识疾病和辨别证候的前提,因此对症状结构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从不同证候所出现的同
一症状切入,对单一症状从多因素全方位的角度展开研究,这一实验思路不仅完全符合中医基本理论,
且具有创新性。比如舌麻这个症状,有“血虚舌麻…肝风舌麻”“痰阻舌麻”也就是说舌麻可由血虚、
肝风,痰阻不同的证候所致。故临证有舌淡而麻、舌强而麻和舌麻而苔腻的不同。再如中医名著《丹溪
手镜》在论述“自汗”这一症状就提出有“风邪干卫”、“暑邪干卫”、“湿邪干卫”、“风湿自汗”、“寒渐
入里,传而为热自汗”、“漏不止恶风自汗”、“阴阳发热自汗”、“柔痉自汗”、“霍乱自汗”、“少阴病自汗”
等的不同。从症状与脏腑的相关性、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性出发,如果我们从舌麻这个症状为基点,展开
研究,那么就可以为区别血虚、肝风、痰阻这三个不同证候的客观化标准提供依据。中医专家一直认为,
中医临床诊治如果不具备对症状进行分析的能力,要进行辨证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离开了症状的证候
是不成立的。为此,我们如能从症状着手,对不同证候中出现的同一症状进行全方位多因素比较研究是
十分有意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