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论文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店主,竭诚为您解答!!
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济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储量丰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生产的煤炭可供华东工业区,运销海外,进行国际贸易。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1.1 矿井概况
1.1.1 井田位置
井田位于山东省济北煤田、唐口勘探区的北部露头区域。根据山东省计委(93)鲁计工—字第1149号《关于将济(宁)北矿区唐口井田北部块段(运河煤矿)划归济宁地方开采的批复》,运河煤矿井田范围为:东起3煤层露头和济宁断层,西至3层煤露头,北起F11断层,南至BF7断层和T5-924-16km。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兖新铁路从济宁经过,西经菏泽与京九铁路相接,至新乡与京广铁路相接,东至兖州与津浦铁路接轨,再往东经临沂可至石臼所。井田东部有105国道(北京—珠海),南部有327国道和济宁——梁山公路。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从井田西侧流过,大型运输船队直达长江,钱塘江各口岸,运河支流跃进沟从井田中央流过,河宽水深,稍加修建将是一个天然的货运码头,船队可直接在井田内装货,经运河直接流向江浙、上海。井田距济宁机场30km,该机场已开通济宁至广州、上海、北京等航线。水路、陆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矿井交通位置如图1—1
1.1.3 地形与河流
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35~+38m,地势东北部略高,东南部略低,地形坡度万分之二左右。井田中部有南跃进沟,其与西北流向的天宝寺沟在井田西部边界汇合并连接京杭运河
1.1.4气象
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与大陆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6℃,日最高气温达41.6℃,最低气温为-19.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667.17mm,最小347.90mm,最大1186.00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水量177.10mm。年平均蒸发量1728.28mm。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力>8级。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1m。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37.7m。
1.1.5自然地震
据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济宁地区自公元前618年至公元1937年8月1日,共发生地震128次,其中破坏地震11次,1977年,山东省地震局将该地区划为7度地震烈度带
1.1.6矿区经济概况
本井田位于济北矿区的西北部,矿井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及部分水泥需外地供应外 ,其余的砖、瓦、砂石等土产材料,均可以由当地供应。
图1-2 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系厚度在132.4~235.29m之间,平均厚度184.08m,分上中下三组,以粘土、砂质粘土,含粘土的砂(砾),或砂(砾)等相间组成,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侏罗系的上侏罗统,最大残厚330.46m,仅保留于本区东南部的边缘地段,由紫红色细砂岩或中细粒砂岩,间夹细砂岩与泥岩互层所组成,底部偶见砾岩,与二叠系成不整合接触。二叠系之石盒子组最大残厚181.88m,一般厚度60m左右,以粘土岩为主,间夹细砂岩,其底部全区普遍发育着一层粗砂岩或含砾砂岩,孔隙度大,硅质接触式胶结,岩性稳定,整合于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之上。二叠系山西组厚84.82~152.91m,一般厚为129.62m,为本煤田的主要含煤地层, 含有局部可采的2层煤和稳定可采的3层煤,其中3层煤是井田的主采煤层,煤层底部多为细砂岩、粉砂岩互层,有时相变为中砂岩,整合于石炭系之上。上石炭系的太原群厚148.53~185.13m,一般厚度173.42m,以粉砂岩和泥质岩为主,间加中砂岩、粘土岩、薄层灰岩及煤层组成,共含煤23层。 其中16层、17层煤是全井田可采的薄煤层,主要标志层为第三层灰岩和第十层灰岩,地层多为粉砂岩和深灰色泥岩为主,间夹以中砂岩、粘土岩和薄层灰岩,整合于本系的本溪群之上。中石炭系本溪群厚21.49~36.00m,一般厚度28.75m,以灰岩为主,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奥陶系马家沟统总厚725.20m,以石灰岩为主,有裂隙和洞穴,与下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
1.2.2构造特征
全井田为一宽缓褶曲构造,并发育着次一级小型褶曲及断裂构造。早期主要北东——北东东向褶曲,后期受南北向断裂控制,使其发生扭曲和改造,形成了南北向褶曲,井田内地层倾角一般在6~12°,局部高达25°。区内深部产状较稳定,倾角较小一般在5°左右,而浅部地区,特别是靠近边界断层附近,因受牵引影响,地层产状有较大变化,地层倾角一般在15°以上,最大可达25°左右。在BF7断层附近,因受逆断层牵引影响,地层倾角一般也在20°以上,局部可达60°。
断裂是井田的主要构造。主要发育两组断层,一组为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济宁断层、济宁支二断层、嘉祥支四断层)。另一组为走向近东西,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