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 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The Fifth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Utilizing Engineering in China The Fourth
Workshop on Ultrasonic Motor Techniques in China (CVUEC WUMTC2012)
124 基于MFC 的复合型仿生鱼尾的振动性能研究
1 1 2
官源林 ,李华峰 ,杨熙鑫
1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 南京,210016) (青岛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青岛,266100)
摘要 为了揭开海洋神秘面纱,研究者研制水下航行器来进行海洋探测。早期的研究以AUV 为主,随着仿生学的出现,仿生
水下推进器开始被研究,仿生鱼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为克服目前仿生鱼的固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型仿生鱼尾方案,选
用驱动和基板材料分别为粗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 简称MFC)和特制的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两种各向异
性材料结合能使鱼尾像鱼一样产生各种复杂的动作。首先制备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并测量材料的性能。 次搭建了实验
系统,并进行了鱼尾振动性能测试。经过实验发现, 施加峰值电压为350V 频率为9Hz 时,末端最大 曲位移为7.122mm,
摆动角度达到28.37°。
关键词 粗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仿生鱼尾、环氧树脂
言
海洋探测日趋激烈,仿生水下推进器技术 能材料也都有自身缺陷,如今粗纤维压电复合
的研究日益受到青睐,尤 微型仿生鱼以 高 材料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
效、低噪声、机动灵活的引起广泛关注。鱼类 的思路。
推进模式的研究是新型仿生鱼水下推进器的
MFC 在1996 首先被NASA 发明,2002
研究基础。Breder 在1926 首先依据鱼类推
其作为专利发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它
[1]
进模式不同进行分类 ,分为身体/尾鳍模式
由夹了很多根矩形压电陶瓷 (PZT5A)棒的胶
(Body and/o r Caudal Fin, BCF)和中央鳍/对鳍模
层、电极和聚酰亚胺薄膜组成,以及新型的交
式(Median and/or Paired Fin, MPF)。BCF 模式是
叉式电极,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压电特性,
借助身体波动运动或尾鳍摆动运动 产生推进
构造如图1 所示。最近将MFC 应用于BCF 模
力,MPF 模式主要借助尾鳍以外的运动产生推
式尾鳍推动的仿生鱼研究所选用的基板大多
[2-5]
进力 。BCF 模式能够产生大推力以及快速启
是铝板等各向同性材料[16,17] ,而这种组合只能
[6,7]
动,于是研究BCF 模式 比较多。随着智能
进行单一平动,与鱼类实际动作相差甚远。要
[8,9]
材料的不断涌现,NiTi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