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建构的理论来源及其类型.pdfVIP

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建构的理论来源及其类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建构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佛学 自身的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治学 思想、西方学术思想。在方法论建构上出现两种理论 尝试,包括 以佛学 自身理论资源 建构方法论和以中西治学思想相结合建构方法论。由于佛学思想本身的圆融性、包容 性,使得用佛学理论建构方法论成为可能,但具体的学术研究仍指向文献、历史、哲 学等方法,其特殊之处仍在于研究立场的不同。近代以来,中西治学方法在不断融通 中影响着佛学研究的开展。 关 键 词 :佛学研究 方法论类型 学术史 近代佛教复兴 作者简介:胡永辉,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助理研究员。 方法论一度成为近现代佛学研究中的焦点,仅张曼涛编纂的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佛学研究方法》 中,就收录了直接讨论佛学研究方法论的论文 17篇。 目前,汉语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比较有代表 的至少有 以下几种 :吴汝钧将佛学研究方法细分为文献学方法、考据学方法、思想史方法、哲学方法、 维也纳学派方法、京都学派方法、实践修行法、白描法及其它方法。 他认为 “要重视文献学与哲学, 要走这两者双轨并进之路 。” 龚隽将研究方法分为以欧阳竟无创立的内学院为代表的经学型 ;以陈寅 恪、胡适、汤用彤等学者为代表的史学型;以章太炎、熊十力等为代表的哲学型,并指出相对经、史 学研究而言,哲学研究始终是一伏流。 朱文光将研究方法分为强调宗教信仰与伦理实践意义之佛学 研究;佛学复兴运动的佛学研究;在家居士所开展之佛学研究 ;学术取向之佛学研究四种类型。 以上诸位学者是从研究路径、研究立场等方面考量,侧重于从文献、历史、思想等方面考察近现 代佛学研究的方法论类型,客观、全面地总结了近现代关于该 问题的观点。但 由于宗教学研究本身所 固有的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张力,近现代的部分佛学研究者并不认可 自己的研究是 “哲学的” “文献的” 或 “历史的”等,如太虚、印顺、欧阳竟无等,这说明佛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争议颇多。基于此,本 文拟从构建方法论的主要理论来源出发,尝试 以另一视角考察近现代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分类问题 。 一 、 以佛学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方法论构建 近现代对于佛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 中,有主张以传统佛教修证体悟为方法的;有主张佛法 “非宗 教非哲学”的;有主张 以 “佛法研究佛法 ”者。这些主张的共性是以佛教 自身的思想 内容为理论基础 进行方法论的构建 。按照其理论形态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 (10JZD0004)“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项 目成果;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4MLC004)“民国时期汉传如来藏学研究”研究成果 。 ① 事实上 ,该著并未完全囊获近现代佛教学术史上有关该问题的成果。除了张先生收录的杨 白衣 、化声、木村泰贤、觉归、 欧阳竞无 、吕激、印顺等有关著作 ,近现代还有许多研究者对方法论问题有所回应 ,如胡适 、汤用彤、梁启超、太虚、法 尊等。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的回应或显或隐,但都具体地运用到了他们的佛学研究中。 ② 该学派由法劳凡尔拿 (E.Frauwallner)开出,由于其长期在维也纳活动,故以此得名,代表性人物是德奥和 日本的学者。主 要注重对佛教知识论及逻辑在思想史上的发展等领域的考察,主张一方面要学习梵文藏文等原典语文;另一方面要掌握西 方的哲学理论,特别是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康德的知识论以及现代逻辑。 ③ 吴汝钧:《佛教研究方法论》(上册),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版 ,《自序》,第 XV页。 ④ 参见龚隽:《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二十一世纪双月刊》,1997年 1O月总第43期。 ⑤ 参见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第四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一 “人间佛教 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 (台北 ·2003年 )。 tlt~-雾箍文化 ·20s年鳓l蝴… THE W O RLD RELIG IO U S C ULTUR ES (一 )传统模式的延续:“信仰与实践”式研究 中国传统讲经说法式的佛学传播模式,在近现代仍然延续了下来 。对于这一研究方法,蓝吉富称 之为 传“统佛法的阐释与延续”。 也有学者认为强调宗教信仰与伦理实践意义的佛学研究, “已经很 难被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所接受。” 由于佛学研究所牵涉的 “宗教性”,使得佛学研究具有与其他学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