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地变化与人类未来
高登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北京,100083
摘要近采,青藏高原已逆渐被世界科学謇确认为“地球的第三枉”,据此.本文讨论的
板|屯变化与人类未来的内涵就是南艇、北扳与青藏高摩变化与人类未泰.
奉文分两部分t极地变化与人类未拳I研究。极地变化”是研完。人与白然”的重要组成
部分。
第一.研究撮地变化与人类束拳美承,首先奏知道过去板地与人类的关系,但爱篇幅所限.
奉文只讨论避去辍地与孛夏子孙(人类的一部分)的关系I在此基础上.连一步讨话极地变化与
人类未来的关系.掘地变化与人类耒耒所涉厦的雨很广,奉文只端作者认为比较重要且比较
熟悉的领域来诗论.
第二,要比较正确地研究极地变化与人类未来,应靠要尽量。知天知已”,即,在接近板地、
钛识极她的过程中,遥渐认识人类自己+尽量在人类与极地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好的鲒夸点,以
迭烈人与板地自熊争谐持续发展。本文是以作者在认识极地过程中的素身经历泰讨论。知灵
知己”.以极地蔓丽而生动的禹面束展现.
美键词枉地青藏高原极地变化如天知己
一、极地变化与人类来来
loo年以前,极地足地球的南端——南极地区翮地球的北端——北极地区的简称。近百年来,人们
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地球的。高极L青藏高原竣珠穆朗玛峰,蹋而有了“地球第三授”之称.
ofthe
目1I暂,有据可雀的记载宥11946年英国登山裘Shipton在Mount鑫jne蜉ingMap8
学家提出。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扳”、“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的第三极”.据此,本文所论及的援地就是
南投、北极和青藏高碌.
(一)极地与华夏子孙渊源
文登一挟余和糖德源教授的《中国人与jE极的历史机缘》(待出版)一书介绍,。东方朔是中国亦是世
界上最旱到达北极、美iIfl和环太平洋、大西洋探验的第一人”,。谢青高是中国参与英国库克船长探索阿
拉斯加、白令海峡和北扳边缘的第二人”,“康有为是中国遍游世界及探访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第
三人”.
我认为,康有为悬有据可鸯的到过北极的中国第一入.报据该书中记载,1908年S为,康有为曾经
到达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那岌岛(Edge
夜半观日将下来丙忽升”一诗。并有诗注I。时5月24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磺,如日正午.
预有亭.饮三边酒.视目耩{医媚幕,选即上升t实不瘦也.光景奇绝.”这就是我们多次去北极所看到的极
昼现象,证明康有为确实到过北极.
· l·
1.近代中国北极科学探险与考察大事记
譬夏天在北纬80度的浮冰上悬挂五星红旗,连续进行大气科学观测7天}第一个在北极点展开五星红
旗的探险家孝乐涛;1993年春天乘飞机剜达,在北极点展开五星红旗,第一支到北极点考察的非政府科
到达北极点科学探险#第一支政府组织的海上北极科学考察瓢t
办公室组织中国科学考察队赴北极拇域进行综合科学探验·第一个非敬府的。中国伊力特·潍林北极科
一个政府的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靖t2004年7月,在斯瓦尔巴稼群岛的新奥尔森建立.
中阑科学家与。斯瓦尔巴德条约”
岛及菇邻近海域考察.考察期间,叶额教授送了他一本1988每出版的《AJctic
页,用英文和挪威文登载了。斯瓦尔巴德条约”(SvALBARD
的成员国(图1).叶颓强调说,“高.中国人可以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站,欢迎你们来这儿建站.”
研究的合作协议。之后,高登义、张青松、黧簧等科学家陆续于北搬新瓦尔巴德地区、阿拉斯加地区多次
参与大气科学、地学和生物学的国际合作考察研究,取褥了一定的科学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科掌院
科学院在北极地区具有三年以上的考察研究历史.并有相应发表的北极科学论文和萋作,符合IASC的
大河为首的代袭团出席IASC会议,从此,中国科学家以中国的名义成为lASC的成员。
是中囡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磐要条件。正如中圜诱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自
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科学家多次被挪威应邀参加北极斯瓦尔巴蓓地蘧科学考察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