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 七上澂江九中《对联六副》教学反思.doc
对联教学的反思
澂江九中 刘小宏
新课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选编了六幅对联,打破了以往对联难以入选教材的格局,很有点“敢为天下先‘的感觉,我为此感到十分欣慰。但对此却作了一些反思:
对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有的实用性文学创作形式,是和书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联可歌颂,可讽谕,长短灵活,雅俗共赏。既可用于寄托思想抱负,表达爱憎情感。还可以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或用于红白喜事,寄寓悲欢哀乐,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尤其过春节所用的春联,可以表现一年的新气象,歌颂新生活,用得最普遍,穷乡僻壤,在困难的人家,过年都要贴一幅春联表示表示的。由此可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程度之深,运用之广,影响之大,非同一般。
对联的种类很多,除贴在门上欢庆春节的春联外,还有贴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的楹联,挂在堂屋下面墙上的堂联等等。从用途上说,祝寿用的叫寿联,结婚用的叫婚联,吊祭死者的叫挽联,题国画上的叫国画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叫名胜联……那么,对联这一文学形式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其原因有二:
其一,汉字是表意文字。一字一音,除少量联绵词外,一字一义,方正整齐,音调分明,便于组成两两相对,整齐优美的句子。如果是拼音文字,就难以做到了。
其二,我国古代就以“阴”、“阳”来概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这一认识通过语言表达为相反相对之义。因而在《诗经》、《楚辞》、《庄子》等古籍中,就有不少对句,后来,对句在汉赋、骈文以及唐代律诗中大量使用,要求渐趋趋严格,从律诗的对偶句中发展而形成对联。
社会文化学告诉我们:一种语言和文学样式,越是广泛地运用,就越应该被社会所重视。然而,与此规律背道而驰的现象却是:如今的对联面临着江河日下、风光不再的危机-----语文教材不选对联,语文老师不讲对联,或索性不懂对联,写作课更与对联无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建国后基本不提倡。所以对联被大多数人视为雕虫小技、旁门左道甚至是笔墨游戏。对联,在语文教学中备受冷落,与民间对它的喜爱形成巨大反差。
二、汉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现今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常常是不经意地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运用意识就更加淡薄了。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被淡化甚至抹杀,对传统的人文精神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曾几何时,我们有些人用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律来硬套汉语,结果只能使汉语变得呆板、僵化,毫无生气可言。而我们汉语的组合是重意合,语义、语境的因素大于西方语言意义上的“句法因素,汉语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精神的语言,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应该反思一下: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了十多年的语法。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望着“语法”,一声叹息!我真觉得奇怪,自己的母语,反而学不懂,是这些人“笨”呢?还是“语法”有什么问题?在民间,一些不懂“语法”的人话却说得好极了,生动极了。好多不懂语法的作家文章不是也写得很出色吗?从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算起,只不过一百年多一点的时间,难道之前的人没有语法就不说话、写文章了吗?人是活的,语言是活的,干嘛要给僵死的“语法”管住了呢?好多语言现象是语法所管不了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过:“西洋的语法是法治的,中国的语法是人治的。所以不能以其法为万灵仙丹,而必须重视人的体味、领悟,神而明之。”
现在的汉语教学,存在的现象却是:“辛辛苦苦学习十余载,却不会写诗作文;忙忙碌碌读书千百篇,仍不会阅读交际。”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搞语法、排查知识点,像燕子衔泥筑巢一样,一点一点地精心构筑着知识的殿堂。学生们也犹如嗷嗷待哺的乳燕,如饥似渴地吞咽着诸如“读字、正音、遣词、造句……”在考试这根“魔棒”的指挥下,师生被训练成解答a、b、c、d的高手,可到了实际生活中却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章,少文采;交际,口木讷;运用,一头雾。难怪语文界的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要发出如此的感叹:“十年时间,2700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都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的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因此,课堂教学要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深文化积淀。
三、传统的对联教学
古人对对联是相当重视的,文史学家周劭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学各种有韵之文的体裁中,如骈文、诗词、赋铭,都要以对联为基础。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无不以对对联为基本功,这基本功练好了,才能进入各种体裁的领域中。”周先生指明对联是各种韵文的“基础”。强调学好对联这门“基本功”是大有裨益的。
旧式教育盛行对联之风,上至尊荣显贵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宇宙里有些什么》word教案.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与奶牛》word教学实录.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基础练习.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基础训练.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教学设计2篇.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能力提高.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安恩和奶牛》word说课稿.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对联六副》word学案.doc
- 苏教版语文 七上《对联六副》word教案.doc
- 当前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面临的主要挑战.docx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八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答案解析).docx
- 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x
-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吉林省白山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广西崇左市八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即兴创编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意义与发展趋势.docx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docx
- 古诗词歌曲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传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