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学素材 中国文化史课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教学素材 第二章 青铜时代 文化常识 蒙昧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他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蒙昧时代始于人类的幼稚时期,终于陶器的使用。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低级阶段终于食用鱼类和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分节语出现;中级阶段终于弓箭的发明;高级阶段终于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摩尔根认为蒙昧时代的主要成就是分节语的形成、家族和氏族组织的建立。野蛮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他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野蛮时代始于制陶术的发明,终于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低级阶段从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中级阶段在东半球从动物饲养开始,西半球从利用灌溉种植玉蜀黍、从事建筑开始;高级阶段始于冶铁术的发明,终于文字的使用。摩尔根指出:家畜的饲养、谷物的栽培、石材建筑、冶铁是野蛮时代的主要成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他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文明时代始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文字的使用,直至近代。分为古代文明阶段和近代文明阶段。古代文明的成就有城市、贸易、简单机械出现,古代艺术、科学、国家、军队、基督教等形成;近代文明的成就有电气、机械、学校、科学,代议君主制、立宪君主制等形式,国际法、成文法等。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铜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铜较晚,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将近公元11世纪,才出现冶铜中心。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4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5个阶段。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殷周制度論》 王國維(載《觀堂集林》)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 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征也。自上古以來,帝王之都皆在東方:太皥之虛在陳;大庭氏之庫在魯;黃帝邑于涿鹿之阿;少皥與顓頊之虛皆在魯、衛;帝嚳居亳。唯史言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俱僻在西北,與古帝宅京之地不同。然堯號陶唐氏,而塚在定陶之成陽;舜號有虞氏,而子孫封于梁國之虞縣;《孟子》稱舜生卒之地皆在東夷。蓋洪水之災,兗州當其下游,一時或有遷都之事,非定居於西土也。禹時都邑雖無可考,然夏自太康以後以迄後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見於經典者,率在東土,與商人錯處河、濟間蓋數百歲。商有天下,不常厥邑,而前後五遷,不出邦畿千里之內。故自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唯周獨崛起西土。武王克紂之後,立武庚、置三監而去,未能撫有東土也。逮武庚之亂,始以兵力平定東方,克商踐奄,滅國五十。乃建康叔于衛、伯禽于魯、太公望于齊、召公之子于燕,其餘蔡、郕、郜、雍、曹、滕、凡、蔣、邢、茅諸國,棋置於殷之畿內及其侯甸。而齊、魯、衛三國,以王室懿親,並有勳伐,居蒲姑、商、奄故地,爲諸侯長。又做雒邑爲東都,以臨東諸侯,而天子仍居豐鎬者凡十一世。自五帝以來,都邑之自東方而移于西方,蓋自周始。故以族類言之,則虞、夏皆顓頊後,殷、周皆帝嚳後,宜殷、周爲親。以地理言之,則虞、夏、商皆居東土,周獨起於西方,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洪範九疇”,帝之所以錫禹者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