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广播剧理论的史料发掘及其发生史考辨
绍兴文理学院 刘家思
广播剧与舞台剧、电影、电视构成了现代戏剧四种不同的样式①。早在中国第四次
文代会上,文艺界就提出要重视“广播剧的繁荣发展”,改正过去对它关心不够的缺
点;要在剧协艺委会的推动和帮助下,设立“广播剧的专门组织”进行学术研究,推进
广播剧事业的发展。②然而,时至今日,广播剧并没有被戏剧界、文学界和理论界重视
起来。与中国广播剧文学没有引起重视一样,中国广播剧理论的研究也没有引起学界应
有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中国现代广播剧发生时期理论建树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中国广
播剧文学诞生于1933年,中国广播剧的理论研究又是从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它是在中国
广播剧文学诞生之前出现的呢?还是在它之后出现的呢?它的理论体系是何时建立起来
的呢?以往的研究不仅没有弄清这些问题,而且不时还产生一些错误。本文立足于原始
资料的发掘,试图对中国现代广播剧理论的发生发展作些考辨,以期将中国广播剧理论
研究的历史脉络标识得更加清楚一些。
中国广播剧理论探索兴起于何时呢?王雪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她在1991年
说:“从四十年代起,有了广播剧的初步研究。’’@2004年她又说:“从20世纪40年代
起,有了广播剧的初步研究。’’④至今,这种观点成为了权威的解答,学术界一直认同
着。真的是这样吗?经过三年来的史料发掘与研究,笔者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实际上,
中国广播剧理论探索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勃兴于30年代中后期。王雪梅的观点将
它的步伐拉后了,值得修正。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闸北徐公的《无线电话剧》的发表,是中国广播剧理论探索
的萌芽。文章发表于《新上海》杂志于1925年第3期,对新出现在美国的广播剧做了介
绍。他首先指出发明无线电的美国,“从前年起,有奇特的无线电话剧发明了。”然后
将它与舞台剧比较,凸显其传播迅速而接受广泛的特征,接着集中论述和介绍了广播剧
的声音特征。文章指出,“无线电话剧,乃因著人声物音,使台上的戏剧灌入客人头脑
中,制造声音效果非常重要。所以,管道具的人“专用心在一切响器上,人物从登
场到退场,一切行动“都用一个微音机放送到空中去’’,演员比其他演员辛苦,必须
“把声音来表现。不光开门关门声,更有“大争斗声、“附声细语,或独白,或咽
泣,以及乐队跳舞等,必须“在种种热闹声中使人家听得出”、辨得清。文章还以美
国广播剧《英雄披亚》为例来论述广播剧的声音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并告诉人们,雷鸣
等声音是一种旋转机制造的,而“其余铜锅瓷盆等响器”都要准备着。最后指出,广播
剧要感染人,就要“不断想出新方法来’’,使“客人耳中感受一切’’。世界广播剧诞生
于1923年,广播剧理论也随之产生。中国的广播事业兴起于1922年,此文发表于1925
·309·
年,尽管不够深入,但已经涉及到了编剧、表演和导演等多方面的内容,应该是国内最
早的理论文章。而且,该文介绍了外国广播剧,王雪梅说王枳的《闲谈播音剧》是“最
早的一篇介绍外国广播剧情况的文章⑤显然是不准确的。这篇文章无疑为中国广播剧
的诞生做了理论准备。至U1933年1月,苏祖圭发表播音剧本《恐怖的回忆》⑥,才揭开
了中国广播剧文学创作的历史序幕。由此可见,中国广播剧文学史是先有理论倡导,后
才有广播剧文学创作。
然而,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的勃兴是在中国广播剧文学创作出现以后。早期广播剧
作品的出现,使中国广播剧的理论探索有了对象物。于是沉寂了lO年的中国广播剧的理
论研究又在1935年兴起来了。6月,郑伯奇以笔名华尚文发表《从无线电播音说起》⑦,
他将广播小说和广播剧看成是文艺大众化的种形式,针对京沪平粤无线电广播很盛行,
其节目中“朽旧的小说和文明戏在播音台上有绝对支配的势力’’的现实,批评新文艺和
无线电广播“依然风牛马不相及的现状,指出: “弹词、文明戏和礼拜六派的小说在
无线电中横行,谁说不是新文艺的耻辱!’’尽管“新文学要在播音中占一席之地真不是
容易的事,因为“单调的题材,幼稚的技巧,半古典半欧化的辞句,都不是大众所能
够接受的”。但他认为,新文艺不能强调大众的落后,而“眼睁睁地让崭新的文明利器
给没落的封建艺术利用’’。因此,他提出:新文学家应该做到“题材上能引起大众的兴
味,技术上能得到大众的理解’’,作家们应该“抛弃高踏的态度,向这方面努力,该是
目前的急务了”。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创作广播剧的急切的任务,他是我国进步文艺领
导者中间最早谈到广播剧的第一人。年底,国民党中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