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3.2 基底压力 3.6 应力路径 B . 向下渗流时 总应力不变 孔压 有效应力 显然,与静水条件下相比, u 减少了?w?h ,而?/ 增加了?w?h,导致土层压缩,故称渗流压密,这是抽吸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的又一个原因。 A ?sat H ?h (2) 取土骨架为隔离体 A. 向上渗流 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为 JA为A点以上土柱所受的总渗透力,方向向上。 故 A点的总应力为 所以 A ?sat 粘土层 H ?h 砂层(承压水) 比较可见,取土骨架为隔离体与取土—水整体为隔离体结果完全一致。 B. 向下渗流 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为 JA为A点以上土柱所受的总渗透力,方向竖直向下。 A点的总应力为 故 A ?sat H ?h 以上讨论的静水条件和稳定渗流条件两种情况都是水位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算出的孔隙水压力u 亦不随时间而变化,通常称之为静孔隙水压力,它区别于下面将要讲到的在外荷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 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F=1000kN,弯矩M=180kNm,试按图中资料计算p、pmax、pmin、p0。 例题 1 0.6m 2m 0.9m 室内地面 室外地面 γ=18kN/m3 γsat=19kN/m3 F M 计算基底压力p时,埋深d取室内外的平均埋深; 计算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σcd时,埋深d从室外地面算起。 注 意: 某场地地表0.5m为新填土,γ=16kN/m3,填土下为粘土,γ=18.5kN/m3,w=20%,ds=2.71,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m。现设计一柱下独立基础,已知基底面积A=5m2,埋深d=1.2m,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轴心荷载为F=1000kN。试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例题 2 1.2m 0.5m γ=16kN/m3 γ=18.5kN/m3 F 计算基底压力p时,埋深d从填土表面算起; 计算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σcd时,埋深d从填土面下算起,即从天然地面算起。 注 意: 0.5m 当饱和土受到外力作用时,同样将由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所平衡。由外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称超静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将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散,从而使有效应力随时间逐渐增加,所以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都是时间的函数 u=f(t), ?/= g(t) 。 (二)附加应力情况—孔压系数概念 孔压系数是指土体在不排水和不排气的条件下,由外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与应力增量(用总应力表示)的比值。 1. 侧限应力状态 ?z=p 图3-50大片均布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z分布 ?h=K0p ? p ? z ?h ?z= p 除了前面讲的自重应力属于侧限应力状态外,如果地面上作用有大面积连布,而土层厚度又相对较薄时,在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z也属于侧限应力状态 为了求出这种荷载条件下,土层中各点在任意时刻 t的孔隙水压力u 和有效应力?/,需要首先知道t=0时的初始孔隙水压力u0。 知道了u0以后即可根据后面第四章所述的一维渗流固结理论求出任意时刻的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 ?z=p 图3-50大片均布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z分布 ?h=K0p ? p ? z ?h ?z= p 饱和土层的表面作用一均布荷载时,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的变化可用一个常用的渗流固结模型加以说明 s s s z较小时,z ? ,?z ? ; z较大时,z ? ,?z ? (2) r0 的竖向线上 P r m z1 z2 z3 沿水平面 沿 z 轴 m点下 ?z 在 P 作用线上最大,随r ? , ?z ?。 随深度 Z ?, P 作用线上?z ?,水平面上应力分布趋向均匀 (3) 在 z=cost 的水平面上的分布 集中力 P 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分布是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开的。地基附加应力越深越小,越远越小,Z=0为奇异点,无法计算附加应力 (4) 空间分布 空间等值面形状如泡状,称之应力泡 0.1 P 0.05 P 0.02 P P 2 荷载作用多个集中力及不规则分布 z r1 ri F1 Fi pi ri z 3.3.2 分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x R z y ζ dζ dη η M (x,y,z) (1) 分布荷载p(x,y)的分布规律及其大小 (2) 分布荷载作用面积 A 的几何形状及大小 (3) 应力计算点的坐标值 影响因素 3.3.2.1 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一) 矩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 x z R dP dA B L x y R p x z 1. 角点下应力 集中荷载 dP = dxdyp0, M点处 d?z 为 式中: α c 是竖直均布压力矩形基底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它是 m,n 的函数,其中m = l / b,n = z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ABB传动与变频器 云连接助手型控制盘用户手册 安装及操作手册.pdf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操作规程.doc VIP
- 滑模、爬模、翻模施工技术对比.ppt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真题卷及详细答案(6套)名校.doc VIP
- 七年级数学培优精华.pdf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