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11举临床治例说明诊断和治疗当分别阴阳之重要性.doc

1959年中医资料11举临床治例说明诊断和治疗当分别阴阳之重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举临床治例说明诊断与治疗当分别阴阳之重要性 韦启可?   余始习中医,对于西医书亦涉猎焉,彼此对照,误认为欲求诊疗之尽善,于病理及某些治疗原则,当采取西医学说,如炎症则认为只可用消炎剂治之,神经性痛证则认为只有以镇痛剂治之,而于中医对于任何病症皆分别阴、阳、虚、实,尚未尽信。尝见某中医治一肾脏炎患者,其处方中有附子,尚以炎症而用温燥之附子为怪,是不知肾脏炎,亦有阴、阳之别,而附子为阴证所当取用者也。嗣后为人治病,常从以上单纯对症施治观点出发,药后每不见效,但改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施治,病则迅愈,如是乃觉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之卓越,不可以西医学衡之。今仅举根据不同诊断,采取不同疗法,而得不同效果之病例数则,简述于下,以说明诊断与治疗分别阴、阳之重要性,并期引起初学中医的同志们之重视。   1.曾治一例更年期之血崩症,患者面黄萎弱,饮食无味,脉应指无力,所下之血色浅淡,余无他症,余始用四物汤、棕栏炭、血余炭、阿胶、艾叶之类投之,取四物汤所以补血也,取棕榈炭、血余炭、阿胶、艾叶之类所以止血也,以为贫血当补血、出血当止血,为天经地义之法,然连投数剂,竟然无效,如是乃从阴、阳着眼,考虑治法,根据中医理论,面黄萎弱、饮食无味,脉应指无力之血崩,为阴阳俱虚,脾不统血之症,前人多采用归脾汤治之,遂书此汤与服。始则犹惧方中强心兴奋之品较多,对于血行有促进作用,无止血之品以牵制之或将造成更多之出血,谨以小剂予之,服后未见加剧,乃稍增,渐增则病渐减,终乃治愈。   按归脾汤为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十二味所组成,其药效今人分析,人参为强壮健胃剂,白术为健胃利尿药,黄芪为止汗、利尿、强壮剂,当归为通经补血剂,甘草为粘滑性缓和剂、矯味剂,茯神为镇静利尿剂,远志为祛痰兼镇静剂,酸枣仁为神经强壮剂,木香为健胃整肠剂,龙眼肉为滋养强壮剂,生姜为健胃镇嘔剂,大枣为强壮缓和剂,迨无一味止血之药,而竟奏止血之功。此为余在临床中发觉诊断与治疗不可限于现代一般治疗原则,而当效法古人分别阴、阳之第一例也。   2.某年曾治一哮喘患者,患者哮喘已多年,是年冬病情加剧,曾就中西医治疗多日,不效乃延余诊治,至时痰声如曳锯,喘咳连连,倚息而不得卧,自谓终夜不能入寐,唾痰稀薄量多,舌苔灰腻如积粉,不能饮食,扪之无热,诊其脉大而数,每分钟达一百二、三十至,观以上中医处方,不外麻黄、苏子、杏仁、厚朴、半夏、只母、款冬、远志、陈皮、蛤蚧、车前子等平喘化痰之剂,根据现代病理治疗原则,以上中医处方似无可訾议之处,然而不效者何也。余推寻其故,以为脉大而数,舌苔厚腻,不思饮食,夜不寐为真阳外脱,内部无阳运转之候(亦即身体机能衰竭之候),此时急当回阳(增强身体机能),阳回则痰液得化而喘可平,脾胃得运则食能消,心力旺盛则脉可减,乃以大剂真武汤少佐车前子投之,次日复诊,喘咳已大减,舌苔已略退,扪其脉已减至每分钟百至左右,乃遵效不更方之训,仍以真武汤加减与之,连服十剂左右,诸善悉退。   按真武汤为附子、白术、芍药、茯苓、生姜五味所组成,论其药效附子为强有力之补阳剂(强心兴奋剂),茯苓为利尿渗淫剂,白术为健胃利尿剂,生姜为健胃驱风剂,无一味为治喘者,加入之车前子虽具镇咳平喘之功,但前医方中用之无效,故其主要力量显然不在车前也,其所以能收如是显效者即以采用中医治疗原理,分别除、阳而致之也。是为说明诊断与治疗当分别阴阳重要性之第二例。   3.曾治一例小产后恶露未尽而子宫又有炎症患者(子宫炎系经西医诊断者),症状为无热,脉如常人,唯所下之物秽臭,血色黯淡不鲜,余始诊时认为既经西医诊断子宫有炎症病变,自当用消炎药以消其炎,因单从除恶露消炎着眼,投以益母草、败酱草、连翅、苡仁、归、芍等品,连用多剂,所下之物秽臭黯淡依然。因思所以不效者可能为未据中医辨证治疗之故,乃据所下之物断其为寒湿之症,去上方苦寒之败酱草、连翘,易以辛温之白术、陈皮,改服此方,不数日即获痊癒。   此亦证明在临床中,不问其为何种症状皆当分别阴、阳以对待之又一例也。   4.余素体弱,易罹感冒,发时头不痛,身不热,惟微恶寒,后鼻腔粘膜延及喉头如盐浸渍其 中,刺痛非常,以手指从口内插入按之,则出粘稠之液,如是连巨二、三日,然后清涕如注,始渐轻减,病程约经一周。余未谙医术时,始发即就诊于中西医,西医通过镜检,谓后鼻腔有较严重之炎症,给予滴剂与口服剂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