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国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研究.pdf

台北市国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119 民98,第40卷第一期 119-156頁 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之研究 王娜玲∗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不同校長領 導類型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差異情形,以及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的關係。 本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以「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正式施測有效樣本共 689位。所得資料經平均 數、標準差、次數百分比法、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典 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結論如下: 本研究發現臺北市國小校長展現的倡導行為高於關懷行為,且會因學校規 模及校長性別而有差異。其次,臺北市國 小教師高度表現組織公民行為,且不 同教師的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及學歷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有差異。 另外,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有正相關,並可高度解釋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發現提出建議, 以供國小校長領導及教師參酌。 關鍵詞: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倡導行為、關懷行為 ∗ 臺北市福星國民小學教師兼輔導主任 12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之研究 王娜玲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校長是學校組織的靈魂人物,他不但是校務的主要策劃者,也是重要的推 動者;值此國內教育改革大力倡導「教育 鬆綁」和「權力下放」之際,為了確 保教育品質,學校效能與績效責任是未來教育的重要議題。 Deming (1986, 1993, 1994)認為要有完美的績效,系統的各個部分必須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競爭。 Deming 特別重視未知和不可知(unknowns and unknowables )的無形報酬,包 含:創意、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努力追求團隊利益的慾望、急於彌補同事的缺 失、培訓他人的熱情……等;而一個真正有領導力的校長,他須能讓成員以自 己的工作為榮,願意成為學校的一部分,進而帶領學校完成革新的工作。 Organ (1988)認為任何組織的設計均不可能完美無缺,必須仰賴成員主動 執行某些「非組織要求」的角色外行為, 以補角色定義之不足並促進組織目標 的達成,而這種主動非強迫性的「角色外 行為」就是組織公民行為。近幾年校 園中教師會的運作、家長會的強化及校長 遴選制度等變革,以致學校行政生態 丕變;而人口結構的快速改變,超額減班 成為各校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也致 使學校教育發展的難度更高(洪蔚藍, 2007 ;張鈿富,2004 ;陳鳳禧,2005 )。 面對變動局勢的空前考驗,校長更須凝聚 學校夥伴的向心力,進而激發同仁的 組織公民行為,共同為培養新世紀的學生及學校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鄭伯壎( 2003 )認為在引進與檢驗西方的概念與理論模式時,須考量「文 化差異」所產生的關鍵作用;因此,整合西方化與本土化的觀點,可讓研究更 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 121 深入與細緻。再者,吳靜吉與林合懋(1998)以西方轉型領導的概念出發,研 究發現國人的轉型領導其實可用單一因素 「領導者的個別關懷」來解釋,與西 方的概念有相當的差距。所以,用局內人的語彙來描述行為所進行的本土化研 究,對瞭解臺灣社會的組織行為將有相當大的助益。 另外,施妙旻( 1995)指出目前國小校長的「隱涵」領導理論,以行為論 者居大多數,特質論次之,權變論最少;可見領導「行為論」對教育實務界的 影響力大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