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预防.pdf
为了探究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及解决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
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于2003 年承担了广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
点课题“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预防的研究”工作,该课题于2005 年8月通过了广西
教育学会的鉴定验收。研究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种心理表现
1.自卑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当部分农村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仍有一部
分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上,有的子女起码的读书费用都筹集不到。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少
数富家子弟衣食无忧,穿名牌,玩手机,花钱大方,就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他们对家
庭和社会有所抱怨,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
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接受。由于时常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出现抑郁心
理,内心极为脆弱;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自卑
心理。加上社会上存在的“恃强凌弱”、“人性淡漠”现象,这种自卑心理就极易发展为犯罪心理。
2.逆反心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青少年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调查中我们发现,
农村中的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尤为突出。这些孩子或
在思想和学习上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或在生活上缺乏家庭温暖,在学校又因成绩差而倍受
歧视,使其逐渐产生挫折感。他们对老师的教育表现为不满意,不服气,不服从;他们不学法,
不畏法,软硬不吃甚至公然对抗;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
在不良伙伴的影响下,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攀比心理。近年来,农村中的一些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
响,想方设法与同龄人比穿戴、讲吃喝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003 年,我校一名15 岁的农村
学生,就因实施抢劫被判刑。此前,这名学生曾多次盗窃钱物而被治安处罚和学校处分过,据
查,该学生所盗钱物均用于结交异性、吃喝、上网等方面,往往瞬间挥霍一空。
4.报复心理。在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法制观念淡薄,经常有意无意地向
子女灌输利己主义思想,甚至纵容其错误行为。其结果造成孩子霸气十足,遇事唯我独尊,吃
不得半点亏。2000 年3月,我校初三学生陈某在赶圩时丢失50 元钱,怀疑是一工厂职工偷窃,
怀恨在心,纠集5个同学分别手持砂枪、砍刀等,在该职工上班路上进行伏击,将其砍成重伤。
5.好奇心理。由于农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进入初中后,他们面对与小学完全不
同的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对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
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一些青少年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于是偷看黄色小说、
色情报刊、淫秽录像,访问黄色网站,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刺激。2004 年,
我校一农村学生王某因多次偷看女生洗澡被抓获,经调查该生的家长经常在家播放色情光碟,
结果导致该生对性产生好奇心理。这种扭曲心理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就会失
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6.从众心理。“一人胆小,两人胆大,三人什么也不怕。”这种从众心理在农村行为不良
的青少年当中带有普遍性。笔者调查发现,我校近年来因打架、偷盗、赌博、抢劫、敲诈勒索
等违法行为而被纪律处分和治安处罚的学生当中,作案时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二十多人。
这些人当中,少数人因对法律的无知而违法,多数人则是因为存在着错误的法律观念,认为“法
不责众”,只要一人提议,不分善恶,共同响应,使其违法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二、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预防
1.学校要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构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是孩子的避
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与社会、学校同等重要的作
用,它更有社会和学校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目前,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
因之一。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家长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无睱照顾孩子,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情
感交流。一旦孩子出现违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不知所措,不是责怪学校和社会,就是对子女
大发雷霆,打骂训斥子女。在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不懂教育学心理学,不懂得自身
榜样的重要性,要求子女是一套,自己做是另一套,如:要求孩子读书做功课,而自己却聚赌
到深夜;不让孩子抽烟喝酒,而自己常常喝得烂醉如泥等等。长此以往,只会使孩子心理扭曲,
产生抵触情绪,怨恨父母,用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来“回报”父母。因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