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doc
17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精妙和作用。
3.简单了解伏笔照应的写作手法。
4.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了解作家作品
莫顿·亨特(1927~1998)美国作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假如我们原谅上帝》,《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 )莫顿·亨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了解事件的经过是什么,掌握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将此串联起来概括故事的内容包括伏笔和照应两个方面。就是对作品将要出现或要着重写的人物或事件,预先设下埋伏,即收到前呼后应的效果
在文章中用红色笔圈出下面生字词,并查字典,直接在字词上方注音,并在书本空白处对成语进行注释(可参考七年级上册“读一读写一写”汇编的第8页)
悬崖 训诫 耸立 峭壁 蓬乱 迂回 啜泣 纳罕 暮色 屡次
灰心丧气 高不可攀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心惊肉跳
【课堂研讨导学案
小组合作,
1、据“冒险----脱险----感悟”的顺序,该如何划分文章的段落?
2、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件事情中心理上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引领,合作展示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合作探究问题:
1.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
2.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3.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对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吗?如果换成 “我”的母亲来帮助“我”脱险,你认为结果会怎么样?
三、文章主旨探究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篇文章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案】
一、给下面加字注音或者写出相应汉字。
悬崖( ) 耸立( ) qiào( )壁 tū( )出
Péng( )乱 训诫( ) 迂回( ) 啜泣( )
纳罕( ) 蹲( ) 嘲笑( ) 颤抖( ) 屡次( )
灰心丧气( ) 高不可pān( ) 瘦骨lín xún( ) 头晕目眩( )
二、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目的,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童乐。( )
(2)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中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
(3)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救,是因为怕惊吓了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
(4)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增长勇气和经验。( )
【课后练习】
、巩固练习
二、拓展阅读
2014-2015学年 七年级 语文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14年11月
班别: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