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月教师资格B类..doc
四川省2010年10月教师资格B类《教育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纵观全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
A、内容趋于集中 B、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D、认知研究大行其道
2、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不包括 【 】
A、效果律 B、准备率 C、练习律 D、迁移律
3、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海德 B、韦特海默 C、苛勒 D、考夫卡
4、元认知结构中不包括 【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情感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监控
5、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 【 】
A、沃尔夫 B、高尔顿 C、桑代克 D、斯金纳
6、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
A、单因素论 B、二因素论 C、群因素论 D、三维结构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是 【 】
A、比奈 B、高尔顿 C、推孟 D、韦克斯勒
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 【 】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
9、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
A、认知的内驱力 B、情感的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
10、1968年提出个人教学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 】
A、华生 B、维果斯基 C、凯利 D、凯勒
二、多选题(每题2分)
1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包括 【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认知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E、动机过程
12、布鲁纳认为,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有 【 】
A、联想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再现表象 D、图像再现表象 E、符号再现表象
13、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形式包括 【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图形直观 D、言语直观 E、动作直观
14、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指标是思维的 【 】
A、流畅性 B、稳定性 C、变通性 D、包容性 E、新异性
15、根据维纳的观点,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 【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易 E、教师
三、填空题(每题2分)
16、1877年,___________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18、奥苏贝尔强调,_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19、_____________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20、1969年,加涅和他的同事一起第一次正式提出_______________概念。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
2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
22、野外考察是一种模象直观形式。 ( )
23、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往往会出现高原现象。 ( )
24、教师期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 )
25、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而下降。 ( )
五、简答题(每题6分)
26、简述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7、简述发现学习的概念及其优点。
28、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29、简述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30、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六、论述题(31题10分,32题15分)
31、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3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川省2010年10月教师资格B类《教育学》真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
A、神话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2、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A、公元前1000年左右 B、公元前15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2500年左右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4、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5、我国正式实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