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面八方 台灣的文化 一、前言 臺灣原為南島語族文化圈的一部份。17世紀初,漢人尚未大量移入前,曾被荷蘭人佔據38年(1624~1662年),接受歐洲文化影響。其後,漢人大量移入,發展出華南農漁業文化。19世紀末,割讓給日本50年(1895~1945年)又融入大和文化;今日的台灣社會,是上述歷史影響下的多元文化社會。 二、史前文化 自從1896年日本學者陸續發現臺北芝山岩遺址及圓山遺址以來,百年間,臺灣全境已發現1000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其空間分布,就海拔高度而言,從僅1公尺左右(例如古臺北湖畔的社子遺址)、或5~7公尺(如十三行遺址),至2000公尺者都有;就水平分布而言,北自臺北縣金山鄉南到恆春半島鵝鑾鼻燈塔附近,都發現史前文化遺址。 臺灣大約在5萬年前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其後歷經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再經金屬器時代,其中以新石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和卑南文化)最重要。臺灣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已使用磨製、打製的石器、骨角器和陶器做為生產工具和日常用具,並且喜歡用玉器做為裝飾。這些文化除了本土的發展演化外,和華南及東南亞文化也有互動關係,因此史前時代臺灣原住民的族群眾多,文化複雜、社會組織型態互異。 三、南島語族文化 臺灣平埔族漢化程度很深,幾乎隱沒不見;目前高山族中的阿美、卑南、泰雅、賽夏、布農、鄒、排灣、魯凱、雅美等文化特徵仍然明顯,其語言、物質文化、社會組織、祭典儀式等各方面都表現出多樣性,譬如紋身、缺齒、貫頭衣、腰機紡織、父子連名、親族外婚、老人政治、年齡分級、獵首、鳥占、靈魂崇拜、室內葬等,都與印度尼西亞古文化特質接近。 信仰方面普遍存在著「祖靈」信印,相信軀殼死亡的同時,靈魂可以永遠地獨立存在。族內的巫師可以降其旨意、命令,以為族人生活信條,而泰雅族「出草」獵人頭的習慣,在信仰的意義上,乃為透過儀式轉換的功能,經由靈魂崇拜的觀念,將被害者的生命「轉化」為守護其社群的靈能。「圖騰」方面,有以樹、箭竹,蛇、山貓、山羊,高山、大石、硫磺口、火山口等為崇拜對象,作為部族、或氏族血統識別的標幟。 閩南文化(福佬文化) 臺灣漢族則大多數是福建、廣東兩省的移民,其中,福建以漳、泉兩地移民約占80%,因此閩南語(又稱為福佬話)為臺灣民間的主要方言,被稱為臺語,閩南文化又稱為「河洛文化」、「福佬文化」。 清代漢人到臺灣後,往往是同鄉群居在同一村莊,常沿用原鄉名為地名,並建廟供奉共同信仰的神明,作為守護神廟,移民透過廟宇的祭祀活動,彼此結合成祭祀組織,廟宇就成為移民社會的信仰及活動中心。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如漳州移民供奉開漳聖王;泉州移民供奉保生大帝及觀音、媽祖。 客家文化 一般而言,客家人原居中國北方(山西、河南、湖北),後因五胡亂華、宋朝南徙等歷代因素造成北人南遷,南方居民稱他們為客,於是就有了客家一詞出現。 臺灣客家人主要來自中國廣東潮州和梅縣,目前分布於桃、竹、苗地區,或者高雄、屏東、美濃等地。 客家人適應力特別強,為了生活,可以四處為家,漂泊異地,早期的客家人保有傳統的客家精神---「勤儉」、「硬頸」、「念祖」、「團結」、「凝聚力強」。客家人較為保守,有強烈的「我群」意識,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比較重視教育成就。 客家山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鮮明的地方色彩,在體裁上,分為傳統山歌、道情、敘事與新的山歌,臺灣的客家山歌歌詞,一般為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從歌的種類來看,大致分為過山調(歷史悠久)、山歌仔(即興創作)、平板調三種。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是奉祀在公廳或宗祠。客家族群祭拜的神祇以義民爺、三山國王為代表,臺灣各地只要有客家人開墾的地方,就會有三山國王廟。 先民的遷徙 最早移入台灣的漢人為閩泉州人,繼為漳州及客家人。在台北盆地,泉州人佔據艋岬、大稻埕,漳州人在士林、北投一帶;道光、咸豐年間,由於彰、泉人士頻頻械鬥,客家人為避捲入糾紛只好在今芝山岩到山仔后沿線山區一帶發展,並闢山坡為茶園。客家人最早在永福落腳,但在光緒年間因受漳州人壓力,遷至中壢。於是漳州人取而代之由士林永福往山區到草山而到竹仔湖一帶居住。草山泛指七星山、紗帽山及大屯山所環繞之谷地,一般稱為磺溪內。 實例 ─ 泉州人 泉州人善經營、重信仰、尊文教。因此在台灣,泉州人的聚落多半呈現一片文風鼎盛、物阜民豐的景象。 台灣有句俗諺:「泉州人,坐海口、開店舖;漳州人,落平陽、收佃租;客家人,走山尾、曝菜脯。」從這段俗諺中,我們大致可以領略到,早年中國大陸來台移民的族群聚落地和職業分類等泛象。 像泉州人聚集的地方,就真的如俗諺中所說的一樣,擁有了繁榮的商貿都會景象,「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就是這樣來的。 實例 ─ 泉州人 石馬在哪裡呢?它是一塊巨石,現在的位置在芝山岩百廿崁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