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坤德与政教《诗经·葛覃》大义发微.pdf
2015年 1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5
第33卷 第 1期 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 Vo1.33No.1
坤德与政教 :《诗经 ·葛覃》大义发微
柯小刚
(同济大学 哲学系,上海200092)
[摘 要]从 《易经》坤卦之德来看,《葛覃》作为 《诗经》的第二篇,这个位置有特殊的重要性。无论
把 《葛覃》解释为已嫁还是未嫁时之事 ,葛藤都是女性能合二姓之好的征象。在贯穿 《诗经》的葛藤意象
中,《葛覃》篇集中体现了坤德大义。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来,《葛覃》的坤德实际上构成了封建宗法制的
隐含背景。相比之下,现代政治仍然未能摆脱西方形而上学的同质性传统。
[关键词] 《诗经》;《易经》;《葛覃》;坤德;政教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5)01—0003—04
《葛覃》是诗三百中第一篇以植物为题的诗,与首篇 《关雎》形成有趣的映照。 《关雎》以动物为题,由
一 种水鸟 “雎鸠”写到一种水草 “荇菜”;《葛覃》则以山谷中的葛藤为题,写到灌木上的黄鸟。前者由动而
静,后者 自静而动。动而静者干也,静而动者坤也。 《诗》之开篇有 《关雎》、《葛覃》,犹 《易》之有干、坤也。
《坤》“牝马地类”而能 “行地无疆”,正如葛之静植而能延展 (覃)之象。葛覃之 “覃”,《毛传》以为
“覃,延也”,或以“覃”为 “藤”之转” ,亦无非藤蔓延展之象。这个象对于 《诗》来说非常重要。诗之为
风,正在于能风男女(句法同 “风马牛”);风之为教,正在于能讽君臣(风者,讽也)。诗风所咏多为风情之
事 ,风教所喻多为政治得失。所谓 比类起兴、言及此而志在于彼,都不乏葛覃延施②之象… Ⅲ 加。
《葛覃》诗旨,《毛序》以为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擀、
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 ,化天下以妇道也。”…鲁诗说则以为 “《葛覃》,恐其失时”,以为未嫁
时之诗也。两说虽有已嫁、未嫁之不同,而于葛覃延施之象,则未尝不取类似的涵义。无论解为已嫁而归
宁父母 ,还是未嫁而急时待嫁,女人都是婚姻 “合两姓之好”的关键。已嫁而归宁父母 ,是在夫家而念及娘
家;未嫁而急时待嫁,是在娘家望及未来的夫家。女人的生命注定是在两姓之间的 “延施”(婚姻)、两代人
之间的 “延施 ”(生育)。而这,不就是 “道”的基本隐喻?
因此,“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这个起兴的诗句,无论是已嫁之妇见葛覃而思反本、欲归宁父
母,还是未嫁之女见叶之萋萋而恐婚姻失时、欲及时归于夫家 (古者谓 “嫁”日“归”),可能都还已经是第
二位的起兴了。 《葛覃》原初的起兴,很可能首先是女人之为女人的本质起兴。
也许只有从这层原初的起兴涵义出发,葛覃之象才有可能成为已嫁之妇思归父母的起兴,或者成为
待嫁之女思归夫家的起兴。因为,无论已嫁未嫁,《葛覃》之所歌者,首先是一个女人的生命原理,是 “牝马
地类、行地无疆”的坤道、妇德。以此,《葛覃》无愧于 《关雎》之后第二篇的地位。
一 、得其 “本”的第二篇:《葛覃》
就释读而言,只有从 “原初的起兴”这层涵义出发,才能理解葛藤的延施为什么贯穿了 《风》、《雅》。
从 《国风 ·周南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到 《大雅 ·文王之什 ·旱麓》“莫莫葛蘸,施于条枚”
(韩诗 “施”作 “延”),中间历经 《周南 ·樱木》“南有樱木,葛菡累之”,《邶风 ·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
[收稿 日期]2014—07—24
[作者简介]柯小刚(1973一)男,湖北大冶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
① 闻一多、高亨持此说。
② 关于 “施”,《毛传》:“移也。”陈奂 《诗毛氏传疏》:“施移双声,移亦延也”。分别见龚抗云等整理 《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0年 ,第36页;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第 17页;张树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