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 一、施工条件 1.工程概况 6.2.1.2、地质条件 1.地层情况 根据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土 层 土 性 厚 度 (m) ① 填土 1.6~4.9 ② 粘质粉土 0.0~2.5 ③ 粉质粘土与粘质粉土 0.2~3.4 ④ 粉细砂 0.7~4.2 ⑤ 粉质粘土 0.0~5.2 ⑥ 砂质粉土 0.8~3.5 ⑦ 粉质粘土 0.0~1.5 各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表明,拟建场地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和潜水,初见水位多在第②层粘质粉土层中,初见水位为3.5m左右,第④层粉细砂含水量较大,上层滞水和潜水的混合静止水位在2.0m左右,场区地层主要含水层为粉细砂、砂质粉土层。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6.2.2、基槽降水施工 6.2.2.1、降水工程分析 根据前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针对此类型水,本公司认为采用大口井降水方案在槽四周布置降水井即可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基坑深度范围内的粘质粉土地层,含水层由于渗透系数不一,影响半径小且地下水流动速度比较缓慢,降水难度稍大,易在坑壁形成一定的悬挂水、出水点及渗水线,影响基坑稳定,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井间距布置,方可在较短的抽降周围内最大程度的达到疏干效果。 6.2.2.2、降水井技术设计 1.方案分析 根据本区的地下水情况、槽深及以往工作经验,本着安全高效、经济节约的原则,决定采用大口井降水方案,离开挖线1.0米的位置布置Φ600mm的大口井。由于含水层的变化,加上抽降周期限短的原因,地下水不会完全疏干,基坑开挖后,初期局部地段坑壁仍会有少量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须在基坑边坡的含水层底板渗水部位埋设导水管,坑底坡脚设排水盲沟,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坑,再以水泵抽排至坑外。 2.技术参数 根据以上分析及实际经验,降水井参数如下: 井 径(mm) 井 深(m) 井间距(m) 井 数(眼) 600 18 6.0~8.0 6.2.2.3、降水井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及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 2)调查场地雨污水管线,清除管道淤泥,安排排水通道; 3)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水、电齐备,场地平整后,材料、设备进场; 5)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钻机施工顺序。 2.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定井位→挖泥浆坑→挖探坑→钻机就位→钻孔→换浆→下井管→填滤料→粘土封井→洗井→下潜水泵试抽水→铺设排水总管及沉砂池→联网抽水 1)挖泥浆池 根据场地条件在基坑内距降水井3m处挖泥浆池,每1~3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 2)挖探坑 为清除井位下障碍物,应在井位处挖探坑,直径800mm,深1.0~1.5m,当井口土质松散时,须设置护筒,避免泥浆侵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3)凿井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地层自造浆护壁。井径不小于6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与设计井深误差小于300mm。 4)换浆 井管下入前应注入清水置换,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有1.15~1.25 g/cm3。 5)吊放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砼管,在混凝土预制托底上入置井管,在底部中间设导中器,四周栓8号铁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粘贴,以免挤入混砂淤塞井管,竖向用2~4条30mm宽竹条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方向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200mm,井口加盖。 6)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填滤料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洗井后,如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1m处,其上用粘土封填。 7)洗井 成井后,用污水泵反复进行恢复性抽洗,抽洗次数不得少于4次。 8)水泵安装 潜水泵用绝缘通电源,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安装漏电保护系统。 9)铺设排水管网 排水管网采用钢管、硬塑料管做为排水主管路,排水管直径150mm。排水管线布置在降水井外侧,每5~8m设托台,排水管居中放置。井口设置保护砌衬并加盖。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可采用铁桶,若采用砌砖池,须做防水处理。 10)抽降 联网抽降后应视水位变化情况,有效的合理的启动水泵。抽降至结构五层以后,并经设计确认后停止抽降。 11)

文档评论(0)

3083275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