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油喷射压力控制 燃油喷射量控制 最大燃油喷射量 最大燃油喷射量由发动机转速和增压压力计算。 主喷射起始时刻 主喷射起始时刻由燃油喷射量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 预喷射起始时刻 预喷射时间间隔 由燃油喷射量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 带有冗余电位计的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霍尔效应型 由转动的磁环和许多的固定的软磁感应元件组成,转动的磁场直接通过位于两个半圆感应元件间的霍尔元件,流经霍尔元件的磁场的强度为一个转角函数。 霍尔效应转角传感器ARS1 霍尔转角传感器ARS2 传感器HFM-5 1-附加温度传感器(部分车型悬空不用); 2-+12V加热电源; 3-接地; 4-+5V参考电压; 5-信号输出 电动燃油泵 齿轮式燃油泵 燃油滤清器 CR/CP3.2 对于CP3高压油泵而言,通过进油计量比例阀控制进入高压油泵的燃油量,从而控制高压油泵的供油量,以便满足共轨压力的要求。此种设计方案能有效的降低动力消耗,同时避免对燃油进行不必要的加热。 CR/CP3.2燃油系统 CR/CP3.3管路布置 CR/CP3.3管路布置 CR/CP3.3低压油道 左图清晰显示出高压油泵内的低压油 路部分。驱动轴由进出润滑油道(2)的燃 油润滑。进油计量比例阀(5)控制进入柱塞腔的燃油量,多余的 燃油从油道(9)流走。5 bar 阶跃回油阀可对 回油限压,又使进油计量比例阀的进油保持 5 bar压力。 CR/CP3.3内部油道 左视图为内部高压油道部分,高压 燃油汇集后从出油口(3)流出,然后流进燃油共轨管内。 进油计量比例阀-结构(M-prop/ZME) 进油计量比例阀工作原理 阶跃回油阀 进油计量比例阀与阶跃回油阀 进油计量比例阀与阶跃回油阀 轿车带CP 3 的CRS双点压力控制系统 限压阀和流量限制器 CP1H高压油泵 CP2燃油系统 CP2高压泵 油泵总成由以下几个功能单元紧凑的安装在泵体上: ……输油泵 ……FUM(燃油计量单元) ……油泵 FMU燃油计量单元 CP2.2燃油系统 CP2.2高压泵 I/O 阀 燃油喷射系统测量工具Diesel-set1 燃油系统测量举例 燃油喷射系统测量工具Diesel-set3 订货号:0 986 613 200 用于检测高压油泵的供油压力和共轨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指示(与KTS配合使用) 燃油喷射系统测量工具Diesel-set3 检测高压泵工作情况:起动转速下≥25Mpa 燃油喷射系统测量工具Diesel-set3 用于检测共轨压力传感器指示情况。 燃油喷射系统测量工具/回油量测量 快速简易判别单缸喷油器工作状况 通用性 快速诊断 最佳联接 简易评估 IVECO EuroCargo Tector /Cummins ISBe回油量测量 拆下回油阀 (0.8 bar) 连通回油管 (左图)。 在缸盖上安装回油阀 1 417 413 010 (接近 0.5 – 1 bar) 和油管(右图),将油管引入带量杯的容器。 起动发动机至冷却液温度达到50° C ,燃油开始从油管中流出将油管引入量杯测量怠速每分钟的回油量。 如回油量小于 80 ml/min 喷油器及其连接部分是好的, 否则进一步检查。 OBD系统概述 OBD全称为ON-BOARD DIAGNOSTIC即随车诊断系统。分为: OBD、 OBD-Ⅰ、 OBD- Ⅱ 1994年全球20%制造商采用OBD- Ⅱ 1996年全面采用OBD- Ⅱ 随车诊断目的:排放系统有故障时提示车主注意,使维修技术人员快速的找到故障来源.,减少汽车废气对大气污染。 OBD概念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各厂家独立自行设计诊断座和自定义故障码,各个车型之间无法共用,必须采用不同的诊断系统。 OBD-Ⅰ 1、主要特点: 仪表中有警示车主的指示灯,来提示车主车辆的控制系统存在故障。 系统有记忆和传送有关排放的故障代码。(见图1-11) 能对EGR阀,燃油系统和其他有关废气排放系统进行测试保养。监控元件:氧传感器、EGR、EVAP 2、缺点: 无法有效的监控排放:催化转化器效率监测、EVAP泄漏监测、监测线路灵敏度不高 各厂家采用不同的自诊断系统和排除方法。 资料传输不是统一的SAE和ISO标准. OBD-Ⅱ系统概述 加州环保局1989年正式公布,称之为OBD II。直到1996年各汽车生产厂才在其加州标准车辆上实施了新标准。 新标准于1990年写入了美国联邦大气清洁法,它要求全部49个州的车辆于1996年起一律装备OBD II。严格遵守法规的时间定为1999年。所以,有些1996年的OBD II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