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十里地一棵树.doc
八十里地一棵树
“一九七九年,又是一个春天…”,在那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复苏的年代,我欣欣然睁开了眼睛。“ 八十里地一棵树——独苗。”打儿时记事儿起,亲戚朋友看见我就这么“夸”我。看着亲戚朋友带着矛盾和羡慕的眼神,那时候,我不知道这事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那年代,一家里孩子最少也是俩,三个孩子也不在少数。所以,我这三代单传的独苗就成了大伙眼中的“异类”。唯一感到高兴地就是父亲,每次喝完酒后总是醉眼朦胧的看着我,翻来覆去的自我陶醉:“哈,瞧见没,别看咱响应计划生育,别看咱辈儿辈儿单传,照样生儿子。”父亲的老家在乡下,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小山村。爷爷是解放前自东北那疙瘩单枪匹马逃荒到内蒙来的,自打和奶奶成了亲,就生了我父亲这一个男娃。这让周围的乡亲们眼红不已,原因是奶奶家兄弟姐妹多,奶奶有五个姐妹、四个兄弟,算上奶奶正好十个孩子。可这十个兄弟姐妹,就属奶奶“争气”,生了男娃,剩下的全是女娃,好大的一片莺莺燕燕。羡慕不?羡慕!那咋整?接着生!于是乎,父亲这一代兄弟姐妹成群,直到现在,我仍然弄不清我有多少个表姑,多少个表叔。甚至不敢轻易的回老家,回去了分不清哪个是大表姑,哪个是二表叔,若是认错了人,父亲就会极其恼火的说我不认亲,令我内疚汗颜不已。人多了,自然穿的、用的就少了,经常是一条棉裤,老大穿完了给老二,老二穿完了让老三,老三穿完了留给小四。没钱买袜子,只能“铲穿”着家做鞋,罐头,那只是传说中的“珍品”,相当于现代的“脑白金”。一块月饼四个人分,甚至父亲还和表姐妹们打赌,说要把这四分之一月饼留到来年再吃。中国老一辈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在这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小山村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爷爷奶奶的家在乡下,远水解不了近渴,自然无法长期的看护我,于是我就成了母亲的跟屁虫,走到哪都带着我。上班下班,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母亲计划着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幸福的小家。小时候,记得母亲常问我的一句话:“儿子,想吃啥不?妈钱不多,只能给你买点尝尝。”以后的日子,整个厂区的院子里,经常能看见我手里拿着一根油条,或者是绿豆糕,再不就是蛋糕,让小朋友们眼馋不已,想要?没了,就这点儿,我妈给我买的,说让我尝尝。然后在小伙伴羡慕的眼光中,我摇头尾巴晃的走掉了。我的第一件玩具是一辆儿童三轮车,那是当司机的父亲在北京给买回来的,要说有车一族,咱最早。那年月,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弄个钢圈在地上滚来滚去的玩,三轮车一在厂区出现,顿时吸引了所有大人和孩子的目光,撮嘴咂舌的。
“老李,这小车多少钱?”
“21块8”
“啊!这么贵啊?咱工资才挣38块6,你倒真舍得!”
“嘿嘿,这不家里就一个孩子么,玩呗。”
“唉……”
母亲的性子方正而且急躁,直到退休,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迟到或早退过。和母亲去上班,母亲总嫌我走的太慢,没办法只能抱着。记得有一次,母亲正抱着我回家,遇见一单位女同事也领着自家三个孩子回家,见母亲抱着我大惊小怪:“你这也太溺爱孩子了,多大了还抱着?累不累啊”自打那以后,我再也不让母亲抱了,母亲问其原因,我便说人家会笑话。母亲闻言挤眉弄眼:“甭听她说,那是她三个孩子抱不过来,她嫉妒,呵呵呵…”
199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同样在这一年,粮票被取消了。 计划经济时代渐行渐远,随之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敲打着锅碗瓢盆发誓,打今儿起,没有平价粮议价粮这一说儿了,以后啊,咱见天儿的大米白面,有钱了,想吃啥就吃啥,就和“细粮”睡一块儿了。母亲戏言:“儿子,别看你年纪小,可早挣钱了呢,看这独生子女证没?一个月10块钱补贴呢”。在母亲变着花样的饮食调理下,咱这“独苗”越发的茁壮成长。看看自己现在横宽竖扁的样子,很难想象儿时很瘦小。以至于很多年后,再遇见许久不见的老街坊,用惊讶的眼神上下打量我:“这孩子小时候瘦小枯干的,现在咋长这么胖啊?你说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变化真大,上哪儿说理去?”我胖?还没处说理了?让我很是无语……
母亲的家族也是人口众多,我大致汇总了一下,有四个姨、两个舅舅,繁衍到我们这一代,我就拥有十二个兄弟姐妹。基本上都结婚了。赶上一年一度的家族聚会,好家伙,四五十号人拖家带口,比单位开民主大会人还多呢,颇为壮观。随着人口的增加,聚会地点也由原来的家里改成了饭店。聚在一起,话题多数离不开车子、票子和房子。酒到酣处,这群兄弟姐妹们总是一脸的苦大仇深,感慨万分:“兄弟,就你命好,是个独生子,和老人一起过日子,买一套楼房就够用。哪像我们,家里好几个,老人买一套楼房根本不够分的,看现在这房价,想自己买套房子?唉,难啊…等我们攒够钱买房子,你都开始攒钱买车了。起点就比我们高,这就是差距啊。”事是这么回事,可咱得谦虚啊,我还得一个劲的解释:“嘿嘿,都一样,都一样,我挣钱少,想买车,那还得等,嘿嘿…。”总是这么谦虚,说实话也挺苦恼的。
2009年的春节,转眼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