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剖面碳、氮影响.doc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剖面碳、氮影响
郑杰炳1,2,王子芳2,周春蓉1,谭显龙1,李妍均1,高明2*
1.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 渝中400042;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6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有机碳、全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林地、撂荒地有机碳递减幅度高于水田、旱地。相对于撂荒地和旱地,水田、林地更利于有机碳、全氮的积累。林地有机碳和全氮在0~5 cm土层表现出绝对优势;随土层递增,与水田、撂荒地和旱地的差异逐渐减小。水田有机碳和全氮在大于10 cm土层显示最大值,而撂荒地有机碳和全氮仅在土壤表层高于旱地。有机碳与全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 /w N 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林地、撂荒地降低幅度较大,因此相对于水田、旱地,林地和撂荒地C /w N 仅在0~10 cm显示较大值。可见,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蓄积有明显影响,通过旱地还林或撂荒可以增加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对碳、氮的积累。
紫色丘陵区;土地利用;有机碳;氮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2041-05土壤有机碳和氮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对于土壤生产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土壤中的碳库对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能通过与生境扰动相结合影响土壤有机碳氧化速率、团聚体形成,同时改变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数量与种类来影响土壤碳、氮含量与转化[1-4]。并且,植物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土壤生物群的分解作用而释放出可溶性养分离子,而碳是生物群体活动的能源,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碳变化也将影响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如吴建国[5]对六盘山林区研究发现农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天然次生林低54%和27%;Detwiler[6]也指出,森林转化为农田或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40%和20%;王小利[7]研究黄土丘陵区表明林地全氮含量比农地高89.4%。但是土地利用改变对土壤碳的影响依赖于作物类型、植被种植年限、枯枝落叶与根系输入速率和分解能力以及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同时也受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制约[89],因此,已有的前人研究均具有各自研究区域的特点,且对碳、氮在土壤剖面的变化研究较少,为此,对重庆典型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剖面土壤碳、氮含量开展研究,旨在深入调查紫色土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剖面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特征,为重庆丘陵紫色土区域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设在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38′50″29°39′20″,东经105°23′37″105°24′19″。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7 ℃,年降雨量1117 mm,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地貌为丘陵,土壤以遂宁组母质发育的红棕紫泥为主。目前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旱地、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其中旱地主要为玉米-小麦轮作制度,水田作物为水稻,撂荒地为原有旱地撂荒8年以上形成,常年被白茅草覆盖,土壤中根系较多,而现有林地全部为人工林,树种为柏树,生长年限12年,地面生长有少量白茅草。
根据研究区域现有土地利用类型,选择旱地水田撂荒地和人工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每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3块样地作为重复。样地选择时,为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样地间差异,所选样地环境条件大体相似,即样地均选择在较为平缓的地段,且坡向和土壤类型基本相同。每个样地挖掘35个剖面,为了统一比较参照,采样深度确定为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所能涵盖厚度0~40 cm。采样时,先去除地面凋落物,分0~5、5~10、10~20、20~40 cm四层采集,然后将各样地的剖面土样分层混合,去除石砾、根系和土壤动物等,用四分法采集样品,带回室内后自然风干后进一步处理供土壤养分分析。
土壤有机碳:采用K2Cr2O7外加热法测定。
全氮:半微量开式蒸馏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方差采用LSD法,图表制作采用Microsoft Excel。
表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剖面土壤全氮含量
Table 2 soil total nitrogen in soil profil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g·kg-1土壤深度cm 利用方式 水田 林地 撂荒地 旱地 0~5 1.35±0.26aA 1.53±0.29aA 0.89±0.22aB 0.85±0.14aB 5~10 1.14±0.20abA 1.11±0.19bA 0.69±0.09abB 0.8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