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较有价值的是针对六种不同句型的数据分析。 错误总数为126 正确总数为629 错误例 错误率 正确例 正确率 句型1 55 44% 189 30% 句型2 11 9% 110 18% 句型3 2 2% 7 1% 句型4 23 18% 162 26% 句型5 22 17% 95 15% 句型6 13 10% 66 10% 句型1的错误率与正确率均最高,它可能与动作动词 的完成有关。 学习者对所谓完成体的概念很难有清晰的界定。他们一般都套用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这个界定和习得过程需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句型1看起来有过度使用的倾向,而句型3(双了)则明显使用不足。这种回避有可能也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作用。 句型2、5、6中的“了”表示状态的改变,学习者掌握较好。 六种句型的正误比为 句型1 23% 77% 句型2 9% 91% 句型3 22% 78% 句型4 12% 88% 句型5 19% 81% 句型6 16% 84% 邓的结论是句型1偏误率最高,习得最难,晚。句型2偏误率最低,习得容易,早。 随后邓又引述了孔令达对母语儿童习得了的研究证明,母语儿童同样先习得了2后习得了1。 他提出在教学中1)应该先安排了2的语言点,而且可以尽早,因难度不大。2)先学了2再学了1。3)先学了相当数量的动作动词和表过去的时间词后再引入了1。4)学了了1后隔一段时间再引入双了结构。 邓申明此习得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构完备科学的现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余又兰2000《汉语“了”的习得及其中介语调查与分析》一、语料来源: 两所英国大学35名汉语专业学生,一年在英国学习,一年在中国进修。第三年回英国后采集语料,形式为课堂问 卷,包括三部分,一为英译汉,二应用23个,“了2”应用29个。 学生完成问卷约用时1小时。 二、结果: 1、 了1正确率为83.85% 了2正确率为70.34% 了的正确率为77% 2、 了1的偏误总次数为158,占总语误的30% 了2的偏误总次数是376,占总语误的70% 3、了1的过分使用共99次,使用不足共59次 了2的过分使用共104次,使用不足共272次三、结论: 了1的使用好于了2。汉语学习者习得了1早于了2。 并且此结果与余又兰第一次资料收集结果一致(余又兰1999) 附:问卷题:A:真好,你在家[ ]!我忘[ ]带[ ]钥匙[ ]。B:又忘[ ]带[ ]钥匙[ ]。你还忘[ ]锁门[ ]呢。A:我没锁门[ ]吗?B:我回来的时候门没锁[ ],窗户也开着[ ]。A:怪[ ]。我记得[ ]我是锁门[ ]。哦,想起来[ ],我带着狗出去[ ]的时候,是锁门[ ]。可是我忘[ ]录音机,就又回来[ ]。拿[ ]录音机[ ],小狗急着往外跑[ ],我也跟着跑[ ]出去[ ],就忘[ ]锁门[ ]。没丢什么东西[ ]吧?B:丢[ ]什么你得买新的。 第四讲问题 1、你对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偏误有哪些了解?大概是什么样的状况? 2、怎样对汉语中介语做习得顺序研究?如何操作? 3、三篇关于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的论文结论是否可信?研究方法是否恰当? 4、怎样进行句式习得顺序研究,从施家炜的论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讲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的现状:语法研究 研究起点: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梅立崇等1984《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一)理论引证:贺上贤.1988;理查德1999 (二)事实分析:施正宇、肖奚强、李大忠做了很多教学实例分析;陈小荷、高立群、姜德梧、王建勤、刘颂浩等对特定语言项目借助语料库或实验设计做了定向研究 (三)创新总结:何立荣、曹秀玲、肖奚强、方绪军、赵金铭等借鉴新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篇章类研究,吕文华、鲁健骥、陈小荷、杨翼等进行了语用语境研究。 汉语偏误的搜集主要通过3种方式: 1.来自实际教学,搜集学生的口头表达 回答、聊天儿以及提问等 和书面表达 作业、考卷以及作文等 中的偏误。其优点是学生无压力或顾忌,自然性强,教师熟悉学生的背景和偏误语境;缺点是偏误面较窄,对象数量较少,可能缺乏普遍性。大多数论文所依据的实例来源于此。 2.调查反馈,通过设计调查表、问卷、练习和交际场景,统计某种偏误类型。优点是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和控制;不足是过于依赖所获得的偏误形式,而忽略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 3.建立语料库,即通过中介语语料库考察某种偏误规律。优点是覆盖面大,这方面的潜力很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偏误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偏误原因的解释不够,还没有充分利用中介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 .pdf VIP
- Power Up3精品教学课件-U2文学.pptx VIP
- 新生儿科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docx VIP
- 第2单元第2课《花鸟为伴》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哈弗H7随车手册.pdf
-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pdf VIP
- SY∕T 7413-2018 报废油气长输管道处置技术规范.pdf
- 刀具联盟(www.viptool.cn).doc VIP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doc VIP
-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大作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