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pdf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一10,35(5):7科一747
JOurnalofsheny旦户gA幼culturalUniversity,2007一10,38(5):744一747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华泽田,郝宪彬,王彦荣,张忠旭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沈阳110101)
摘要: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梗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
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
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梗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
辽宁省超级杂交梗稻研究深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杂交粳稻;育种;高产;优质;高异交性
中图分类号:5511.0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X《X卜1700(2007)05刁7科一04
StrategyonsuPerHybridjopOn忍亡a 形ceBreeding
HUAZe一tian,HAOXian一bin,WANGYan一rong,ZHANGZhong一xu
(North汤砰。威aHybridRiceResea代handDevel叩mentCenter,Shenya吃110101,China)
A加tract:Theresearchstatusandtheachievementsinrecentten”are ofLiaoningj甲onicahybridricewerereviewed.Based
onthebreedingpractice,thetheo叮ofthe仲onicahybridricecrossi铭andthebreedingstrate盯Oftheparentaccordi吧tothe
breedingobjectivesofhighyield,9佣dqualityandwidead叩tabilitywerepro卯sed.Theproblemsinricebreedingwereana1yzed
andthetackingmethodswere alsoputfo侧ard,andthefurtherresearchdirectionwasstated.
Keywords:Joponicahybridrice;breeding;high如eld;highqtlality;衍dsadaptability
辽宁省杂交粳稻的发展历程分为以C57、C418及多种类型亲本为主要标志的三个发展阶段,与釉稻相比,
由于粳稻中恢复资源匾乏,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难度相对较大。20世纪70年代初,在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l]釉
粳杂交育种理论的指导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杨振玉冈采用 粕“梗架桥”技术,利用桥梁亲本与釉、
梗稻的亲合性,将釉稻中的恢复基因导人粳稻,育成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粳型恢复系C57,从而实现了
我国北方梗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黎优57、秀优57推广应用,使辽宁水稻单产得到了突破性的飞跃。随后在以
特异亲和性恢复系C418习为〔标志的第二个大面积应用的粳型恢复系的育成,为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
力与契机。现在辽宁省的杂交梗稻育种已经进人了株型、适应性等多种类型的超级杂交粳稻发展阶段,由单一
的育种攻关阶段进人到理论、育种、研发相结合的全面发展阶段。
中国超级稻研究是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业部重大科技项目,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的深入。在矮化基础上寻求产量的突破需要构建理想的株型,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相结合、形态与生理机能相
结合是中国超级稻特定的涵义。产量优势不强、米质不优、制种产量低是超级杂交梗稻育种的难点问题,笔者
按照超级稻研究的育种思路,对实践中摸索的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进行了论述。
1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目标
在保证产量优势的基础上,改善米质、提高制繁种产量。超级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保证在区域试验中比对
照增产10%一巧%以上;米质达到不同的等级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