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辨识的并行计算.pdf
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辨识的并行计算幸
葛增杰.王希诚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摘要:采用修改了的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FRBP并行算法对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多层土体的
物性参数进行辨识,与传统的反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概念直观,易于掌握,易于实现
等优点。在阿络训练中动态优化调整训练速率系数和冲量系数,有效地加快了躅络{『fi练的速
度,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加速比。数值算例表明本方法收敛快、精度高,可以应用于大型工程
中多层土体物性参数的辨识问题。
1引言
近几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结构近似分析、地下洞室围岩的参数识别、土
壤传感器的标定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FRBP算法应用
于深基坑开挖工程中土体物性参数识别问题,并将其并行化。与传统的反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
避免了敏度分析,具有概念直观,易于掌握。易于实现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大型工程中多层士体
物性参数的识别问题。
2基坑土体变形渗流瞬态过程的计算模型及有限元方法
2.IAIonso饱和——非饱和土体本构模型
采用Alonso饱和一}饱和土体本构模型·在只一g一£三维应力空间描述模型的三重屈服
面,只、g是净应力张量的第一和第二应力不变量,£是吸力·三个分屈服面分别为晒界状态
面、状态边界面和吸力增长面。当£=0,在只一g一只的二维应力子空间只一g(只=0)中得
到退化的饱和士本构模型。在计算模型中采用耦合分本构模型来描述土体的材料非线性行为,每
个分本构模型(例如塑性、蠕变、损伤等)均与各自所描写的特定的非线性行为相联系.孔隙水和
孔隙气的渗透系数一般可表示为:
(m皑)∥勰 (1)
(纠吼勰‘L=‘疋’蓼萄焉 (2)‘2’
宰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G1999032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日
55
式巾(疋)口足依赖丁.j卜.体结构和孔隙比的绝对渗透系数,h、K信足依赖丁.饱和度(·咒,瓯)的
相对渗透系数,而∥。、以是流体的粘性系数·
2.2饱和一非饱和土体变形渗流瞬态过程控制方程的有限元离散及求解
基于对饱和土体的Biot理论,Terzaghi的有效应力概念和对于非饱和土体的双应力变量公式,
可以建立非饱和土体变形渗流瞬态过程的控制方程‘射.其有限元形式为:
c3,
[二乏暑]{主)+[舌呈]{羔)+[吾一97’].[三)={竞)
式中
K=f召r∞dQ Q.r=阿%z聊坼dQ
B=三饥 Q=IⅣ;%乱聊7Bm
s=,Ⅳ;(Q。)‘1以dQ日=几V坼)rK。(V¨)dQ
K。A虬dQ
M。=}弼p虬dQ膨P=l(别p)1
K。pwb心一\N:访Tmar,
九=IN:pb心一\N声【fp=I谓Nl
“、几分别是土体骨架位移和水压力;K为切线刚度矩阵。D为切线模量向量:Q为切线模量
矩阵;三为作用于率位移向量以得到率应变的微分算子;也是孔隙水渗透系数矩阵;F和∥分
别为作用于Q域边界r,和r。上的表面力和水流速度:门是r。的单位法向量;6为单位体积向
1 1oo
量:朋=【1 o】7;正和无分别为节点荷载向量和节点孔隙水流量向量。
对于具有非光滑多重屈服面的Alonso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引入自然坐标系下的应力空间。
将应力球量和偏量进行分解,可实现在Gauss积分点上进行应力和内状态变量更新的一致性算法。
一致性切线刚度矩阵K和Q’r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