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方测证”法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运用.pdfVIP

浅议“以方测证”法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运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新调节了关节腔内环境,促进关节软骨修复,逆转原有静脉瘀血的骨内高压形成的恶性循 环,止痛疗效肯定。在膝关节周围点刺,使膝关节周围因保护性反射而导致的胭绳肌等周围 肌肉痉挛得以解除。故刺血后。患者自述疼痛火减,膝关节“胶滞现象”减轻,屈伸功能明 显改善,下肢活动较前轻快。笔者应用刺络放血法临床观察治疗本病39例,止痛迅速并可明 显改善关节肿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膝0A是一种多因素的骨骼疾病,血瘀始终贯 彻于其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从瘀论治,剌络放血法治疗膝oA亦是瘀不祛新不生.“瘀祛 则新生”。 【参考文献】 [1】黄肖华,朱少廷.疏肝祛瘀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中医正骨2006:18(3)63. [23刘向前,姚共和,杨锦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特点分析中医正骨2005:17(4)11. [3】杨克勤.骨科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91:325. [43丛莘,金庆文.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的临床观察.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3)172. 浅议“以方测证”法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的运用 来龙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108)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不断丰富。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也 日渐深入。应该明确的是,动物模型是存在“证”的。即使对现代医学实验病理模型而言,不 同毒素、不同诱因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或病理状态,也应存在不同的证的状态。而且动物模型的 “证”是可以被发现并进行辨识的。在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动物模型的“证”该如何辨识并 分型‘¨。 目前。对于中医动物模型的证型判断主要就有两种方法:一是正向思维,不管用何种方 式造成的动物模型,都对其进行“四诊资料”的采集,参照对人进行辨证的方法来辨识动物 模型的证型,如:依据大鼠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消瘦(体重下降)、大便溏泄(拉尾排 便次数增多,便形溏稀,肛门污秽)、倦怠乏力(悬空拉尾抵抗力减弱),毛发不荣、萎靡嗜睡, 眯眼等症状体征,来判断大鼠的证型属于脾气虚证馏’。这种方法运用最广泛,也基本被业内同 行接受,虽然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辨证思路,对具体的观察指标也不尽相同,但对这种方法 本身的合理性基本不存在争议。另外一种就是是逆向思维,是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根据 “有是证,用是方”的对应关系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依据方剂的功效或其组成药物的 功效推测或反证其对应证候的属性u1。这也是就所谓的以方测证。通常的以方测证的方法为: 在研究中先建立某种预设证的动物模型,继之给予针对预设证的方剂.选择与预设证可能有 关的异常指标,对由方药处理后的模型动物进行观测,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后确认方药能够改 善异常指标,则据此来判定该模型是否为预设证模型,进而推断该预设证的某些本质特征H1。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只用第一种方法来判断动物的证型,有的学者只用第二种方法 判断动物的证型,更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则是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先用传统方法辨证,再用方药 反证。我们应当看到:虽然以方测证作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被 广‘泛使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这种研究方法没有比较标准的操作规范和适用范围,甚至 在中医界内部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 “以方测证法”测证是测 不准的或者说是“无效”的,在此说的“无效”是指逻辑学上的“无效”,即这种方法不是一 267 种“能行的方法”,其得到的结论也不是“永真式”哺1。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是 中医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中医“证”的动物模型中,方药治疗是检验“证”的最可靠方法№1。 笔者认为,证与方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存在某种证型,所以用某方治疗后。动物模型发生 了变化。但是完全按照对人辨证的方法来辨识动物模型的证型是不符合实际也无法操作的, 比如问诊就无法在动物模型中使用。很多对人很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在就无法在动物身上采集 到.如对人的辨证很有意义的疼痛属性,胀痛多属气滞,刺痛多属血瘀,就无法在动物身上 观察和体会到,甚至连模型是否疼痛,程度如何都不易界定。.由于能从动物身上采集到的四 诊资料十分有限,基于这些症状辨识的证型是否正确,就只能通过药物反证的方法来判断。 而且这种判断方式也符合中医以临床疗效来验证辨证是否正确的传统思维,辨证不对,处方 不当,轻则证不减轻,重则贻误时机出现变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