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八)
中学德育教材:美元素的富矿
经过十年课改,中学德育课程教材实现了华丽“变脸”,教材所负载的内容,都有情感、有呼吸、有脉动、有色彩、有光泽,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蕴涵有美的元素。诸如教材的语言美、图片美、结构美,教材反映、讴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各个单元表现和展示的人的外在美和心灵美,等等。各种质性、各种形态的“美”,既是中学德育课程内在的构成元素,亦是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所用课例均出自人教版教科书)。
一、语言美·图片美·结构美
中学德育教材的呈现形式与架构,具有语言美、图片美与结构美的特点。
(一)语言美
语言文字是教材最主要的表意工具。中学德育教材的语言主要有单元或课的导语、框题、目题、原理阐述语、案例叙述语、名人名言、“专家点评”语、“相关链接”和作业题等。教材中的这些语言文字,都经过了编者的精心打磨、修饰和润色。特别是教材的核心部分和关节点,都体现出语言美的特点。
1. 单元和课的导语
单元导语凸显了本单元内容的风韵神采,可谓单元之魂。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在这个美丽的金秋,我们告别小学,走进中学,揭开了生命篇章中崭新的一页,进入人生历程中一个绚烂多彩的时期,开始了人生历程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将从这个新的起点开始,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美好的明天!”这段导语充盈了青春的情韵,当学生触及时,犹如美的琼浆浸润心头。每一课的导语则精炼、隽永,可谓该课的点睛之笔。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的导语,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生命是一篇昂扬的乐章,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你要用怎样的音符韵律来吹奏弹唱,用怎样的色彩、线条来铺陈渲染?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闹,平凡让我们品味朝阳与落日的从容。不管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
2. 事理阐发语
事理阐发语,既有“理”的阐释,又有“情”的滋润。例如,《经济生活》第三课在阐述“绿色消费”时写道:“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人们形象他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使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产(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这段文字言简意赅,既有形象性,又渗透情感性,读起来有一种美滋滋的感受。
3. 情感煽动语
中学德育教材注重用情感性语言来润泽和渲染。例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中写道:“老师,您辛苦了!忘不了清晨老师陪我们早读,忘不了操场上的风吹日晒,忘不了您诲人不倦的专注神情,也忘不了您灯下认真备课的身影。您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时要钻研很多资料,您仔细批改作业,有时直至深夜。别人有8小时工作制,您的工作又何止八小时!别人有两天休息日,您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周末!您的奉献是无私的,所以无法用‘工作’来衡量;您的工作是无限延长的,所以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假如要问世上谁最辛苦,我要说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这种煽情性语言,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对教师人格的审美感受。
4. 行为劝喻语
行为劝喻语渗透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能转化为学生心灵的呼唤。例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两代人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话:“父母对我们恩情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这种注入情感的行为劝喻语,以情激情,能孕育学生的行为动机,引领他们孝敬父母的行为践履。
5. 美文
中学德育教材挑选了美文(含精美的诗)作为构件之一。阅读美文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学生不知不觉会被文中蕴含的人性、灵性、美感和哲理所震撼。例如,九年级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节,切入了美文《我用残损的手掌》。1941年底,著名诗人戴望舒因反抗日本侵略者被捕入狱。1942年7月,他在敌人阴暗潮湿的地牢里,用伤痕累累的手掌,触摸着想象中的地图,写下了悲愤的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在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坚信民族的未来一定“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教学时,教师借助教材中的美文,有利于拨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图片美
图片是视觉符号,具有形象性、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