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手肌反射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李支援
通过各种各样的刺激可以在手部或臂部肌肉诱发出一些反射,被称之为手肌反射。目前研究的刺激
方式有:①肌肉的牵张刺激;②采用气流团对皮肤刺激;③对混合或单纯表浅神经的电刺激。手肌反射
常呈现出多样反射波,这些反射活动很可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反射通路来完成,基于这些不同的反射通
路,在一块肌肉上获得这些反射往往很困难或不太可能。下面仅将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生理机制比较清
楚以及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比较可靠的一些手机反射作一简要综述。
一、手肌反射的模式
手肌反射的不同模式取决于不同的刺激方式。
1.肌肉的牵张刺激:肌肉受到牵张后,一般可以记录到两个成分,分别记作M1、M2,有时也可
出现M3成分,但其潜伏期多有变异。M1相当于刺激Ia类传入纤维引起的单突触反射;M2的潜伏期
较长,很可能是继发于低阈值的皮肤传入纤维引起的肌肉活动,其中枢回路很可能包括一种经皮质的环
路。在上肢近端肌肉(如二头肌和肱桡肌),短潜伏期的M1成分也是通过Ia类传入纤维传递的,但
M2成分很可能是由II类传入纤维传导的脊髓反应。
2.气流团的皮肤刺激:对于这种刺激方式仅在手部肌肉作了评价,其反射模式以一个早期兴奋
(cLLR
I)、一个早期抑制(I1)和一个后期兴奋(cLLRII)为特征,它类似于电刺激指神经所诱发
的反射。
3.电刺激:这是普遍应用的一种刺激模式,是由刺激混合神经所产生。刺激混合神经后,第一个
反应为M波,这与运动轴索的直接兴奋有关,其潜伏期依赖于刺激的部位,大约为3~lOins。其反射
模式由H-反射(Hoffmann reflexes,LLR)组
reflex,HR)以及后面的三个长潜伏期反射(10ng.1atency
由大鱼际肌上记录测定,也可以在腕部刺激尺神经后在第一背侧骨间肌上来测定。
二、手肌反射的生理学机制
HR的反射通路已经清楚:神经冲动由I
a类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经单突触中继到同侧的脊髓前脚
运动神经元。正常人很容易引出HR:但在年老的个体,若没有相当大的M波,记录HR有时也有困难。
u屎Ⅱ是长潜伏期反射中反射回路较清楚的一种,其传入通路是快传导的皮肤纤维和Ia类纤维,传入
冲动通过脊髓背侧柱向上传导,到达楔柬核。在沿丘系通路到达感觉皮质,这种兴奋性冲动被中继到运
动皮质,继之通过皮质脊髓束来兴奋脊髓前脚的运动神经元(图1)。
图1手肌反射的反射通路示意图
一136—
LLR I.I尽Ⅲ通路还不十分清楚。u且I也被认为是一种经皮质反射,主要是因为那种被称之为
II乘I
I。由于电刺激正中神经在一些患者中可诱发出反
的潜伏期,因此,C.反射可能是一种增加了的LLR
射。然而,目前的证据提示LLRIII有着相当复杂的通路,可能包括一种经小脑的环路。
三、记录方法
利用常规肌电图仪,应用表面电极进行刺激和记录。
刺激神经: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或桡侧浅表神经。
刺激强度:混合神经的运动阈;感觉神经为感觉阈的2.5倍。
刺激脉冲:方波,时限为200岬(或0.5~1嗌)。
s)。
刺激频率:3FIz(有人认为重复刺激频率应≤1次/5
记录部位:拇短展肌(拇指与小指轻对掌即可产生轻收缩易化)。
Hz
带通:5~3000
平均次数:256~512次(有时150,~200次即可)。
(注:轻度的主动收缩的易化状态可使H被分化明显,但M波更易被异化增大)。
潜伏期通常测量起始潜伏期,有时在反射有一个明显的抑制性成分,反射的起始点出现可疑,如果
确切的起始点不能确定,其潜伏期可取EMG的反应与基线的交点为准。
波幅依赖于阈下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大小,因此是依赖于背景活动的数量,变异较大。时限由反射
的起始潜伏期与终末潜伏期之差而确定。
四、手肌反射的正常值和异常模式
刺激正中神经,在大鱼际肌上可记录到H.反射,其潜伏期为2534ms。随后可出现:大约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