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电视【初中科学科】节目.doc
教育电视【初中科学科】节目
「感觉器官」
教师参考资料
节目对象 中一至中三
节目长度 20分钟
编制目的
本节目特别为辅助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科学科课程纲要(中一至中三) (1998) 』中二部分的课堂教学而制作。
节目内容针对该课程的「单元十一:环境的察觉」之
「课题11.3 我们视觉上的限制」的「盲点」部分;
「课题11.4 眼睛的毛病」的「色盲」部分;以及
「课题11.8 嗅觉、味觉和触觉 」的重点和内容的主要部分*。
[*由于节目长度限制, 课题11.8的核心内容中,「我们的味觉会受嗅觉影响」和「靠皮肤来探测冷热是不可靠的」两部分,放在本系列节目【脑和感觉】中介绍]
学习重点
介绍动植物的应激性;和
介绍人的视觉、听觉、位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内容简介
本节目分成以下七个部分:
感应
以含羞草、蚱蜢、鸟和金鱼为例,显示生物的应激性本能。
环境的察觉
展示一系列以非洲蜗牛为受试对象的简单实验,证明生物能察觉环境剌激并作出反应。
人的视觉
(i) 以计算机动画简介人眼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并重点介绍视网膜的组成 和功能。
(ii) 通过对视锥细胞与彩色视觉关系的分析,介绍色盲的特点,并展示检验色盲的方法,并指出色盲是一种性别关联的遗传毛病。
以简单实验展示立体视觉现像,并以图像解释立体视觉的形成。
(iv) 以驾车倒后镜的实例,辅以简单实验,展示盲点效应。又由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师示范观察人眼视网膜的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女孩的视网膜影像录下,展示人眼盲点的形像,再通过数码特技处理,解释盲点效应的形成。
一耳两用
以模型和动画简介人耳的构造,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展示听觉的形成。
强调人耳既是听觉器官,又是位觉器官。指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是人耳位觉功能的单元。
利用计算机立体动画介绍前庭和半规管的位觉功能机理,并解释「晕车/船浪」的成因。
鼻和嗅觉
利用简单实验展示人鼻有察觉气味的能力。
(ii) 利用模型和计算机动画解释人鼻的嗅觉功能机理。
舌和味觉
(i) 利用简单实验展示人舌有察觉味道的能力。
(ii) 利用计算机动画解释人舌的味觉功能机理和舌面上不同的味觉区分布。
皮肤和触觉
利用简单实验展示人皮肤有察觉温度和接触的能力。
利用计算机动画解释人皮肤的构造和各种温度、接触、压力和疼痛感受器。
利用简单实验展示人手指尖和臂膊皮肤有不同的敏感度,并以用计算机动画解释其原因。
使用建议
教师可以一次过播映本节目全部,作为「单元十一:环境的察觉」教学的总结巩固环节。
教师亦可以分四次播映:
第一次只播第一至第二部分,用作「单元十一:环境的察觉」教学的引起
动机部分;
第二次只播第三部分,用作本系列节目【眼睛】的延伸部分,向学生讲解
视网膜的构造、彩色视觉、色盲、立体视觉、盲点和盲点效应;
第三次只播第四部分,用作本系列节目【声音和耳朵】的延伸部分,让学
生对耳的构造和功能有全面的认识;
第四次只播第五至七部分,用作关于人的嗅觉、味觉和触觉教学的教材。
中四/五生物科或人类生物科教师亦可播映本节目,用作课程中有关课题的教节中开始或引起动机环节的教材。
教师宜在播映前加插五至十分钟播映前的准备活动,然后播映节目。节目播映完毕,再用十至十五分钟与学生讨论,以巩固知识。教师可参考下列活动建议。
建议活动
(以下活动,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因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时间酌情选用。)
播映前的准备
教师可与学生讨论生物和人怎样察觉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伸延至味觉、嗅觉和触觉。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感觉器官的概念,包括眼、耳、舌、鼻和皮肤。教师不必详细解说,着学生细心观看本节目。
播映后的活动
教师可着学生在课堂上仿做伸手触铅笔尖实验和找盲点实验。
2. 教师可着学生回家重复舌对甜、咸、苦、酸四味反应的探究。建议用方糖或沙糖试甜味、食盐试咸味、柠檬试酸味、苦瓜试苦味。要求学生记下舌头哪一部分对某种最敏感,并把结果绘成分布图。
教师可与学生讨论为甚么人的手指和掌面比掌背敏感。
(提示:人用手来握工具和分辨对象的质感。)
1
3
scjs045st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 教学设计基本格式和要求.doc
- 教学评价设计: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量表.doc
- 教学课题: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课型:新授.doc
- 教学资源中心教学科技推广组.doc
- 教学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 教学队伍——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doc
- 教室、办公室卫生管理方案(试行).doc
- 教室使用申请表.doc
- 教室使用窗帘报价表.doc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件10.《彩虹》.pptx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件4.《邓小平爷爷植树》.pptx
- 外研版 八年级下册 Module 6 Hobbies Unit 1 Do you collect anything课件(共37张PPT).pptx
-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第3课时Fuel up优质课件.pptx
- 图形的相似课件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学期.pptx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5.《小虾》.pptx
-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优质PPT课件.pptx
- 统计调查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件.pptx
-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第4课时Hit it big优质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