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3a治水-水利-与谐.pdfVIP

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3a治水-水利-与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治水一水利一和谐 王尚义L2 孟万忠L3 (1.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太原030012; 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 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3.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Email:wsy326@263.net;mwz66@163.com 摘要:人类文明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流域文明”的变迁,人与流域的关系是发展的主线。 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顺从于流域环境,人与流域处于原始和谐状态;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改造流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人类开始在流域内开垦土地,种植 庄稼,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人类开始治水,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人与流域 的关系,人类已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流域。农业文明时期,灌溉农业的出现使粮食产 量增加,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水利事业的繁荣。工业文明时期,从依靠水 作为动力的机器,到蒸汽机、电气、计算机等,人类对流域的依赖性进一步弱化,人类在与 流域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流域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的瓶颈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工业化造成的污染导致流域环境恶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态文 明的提出,为人与流域的关系勾画出一个崭新的前景。而流域生命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石和途径。 关键词:流域文明;轨迹;治水;水利;和谐 l引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顺序和持续过程,一切地理过程和现象都有其自身发展 的历史,并具有继承性,流域文明的变迁轨迹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形成的。在人类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流域文明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治水一水利一和谐是流域文明发展的必 然之路。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是流域文明变迁的主线,人类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当然也可能因水而衰。水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渊薮,早期人类择水而居,既是人类亲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330)、 (2013M532014) 作者简介:王尚义(1955一),男,山西交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理论与 方法研究.E-mail:wsy326@263.net 孟万忠(1971一),男,山西清徐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Email: mwz66@163.com;电话 777 自然的本性,也是人类生存必然的选择。 人类文明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流域文明”,是一种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她的演变经历 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呈现了人类进步的状态。而人类文明的发展 历程无一不与流域密切关联。如果没有流域,原始人不可能进行渔猎和采摘;如果没有流域 肥沃的土壤,有利的地形和便利的水源,人类的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流域的水能,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也无用武之地,工业革命也就失去了发展的驱动力;而生态文明建设,如 果没有健康的流域支撑,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成为海市蜃楼般美丽的空想。 2原始文明时期:从受制于自然走向治水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没有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人们逐水草而居, 择丘陵而处,主要是通过采摘、狩猎或捕捞在流域内获取食物。人类对大自然没有一点主动 性,完全是被动地适应流域环境,对流域环境的影响与其他生物一样没有大的区别,人类活 动完全受制于流域环境,对流域环境只能趋利避害,消极适应。 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人类与流域的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黄河、 辽河和海河流域,出现了原始旱地农业,是粟、黍等旱作农业的起源地,饲养猪、狗、牛、 羊等家畜,包括大地湾遗址(甘肃天水)、半坡遗址(陕西西安)和大汶口遗址(山东泰安) 等。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水田农业,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饲养 猪、狗、水牛和羊等。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其中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水稻遗存,证明了 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 治水是流域文明的发端,汾河流域流传的台骀治水、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流域原始文 明的具体写照。无论是黄河流域、淮河流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