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第八章 第一节 一、生态因素.doc

高二生物 第八章 第一节 一、生态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生物 第八章 第一节 一、生态因素.doc

高二生物 第八章 第一节 一、生态因素 【教学内容】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因素 【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非生物因素(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3.理解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4.理解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2.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因素 难点: 1.互利共生和寄生的区别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因素 【基础要点扫描】 生态因素的概念 光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水 种内互助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因素 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 寄生 竞争 捕食 【知识点串讲与迁移】 1.注意把握生态因素概念的实质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这里所说的“影响”实际上是指“直接影响”。例如:海水的深度虽然能影响植物的分布,但由于它不是直接影响,而不称生态因素。其实,影响水中植物的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阳光。 2.注意比较不同概念的区别,掌握各个概念的实质明确种内斗争与竞争、捕食的区别 3.学会识别几种曲线图 一般涉及的曲线图,主要是互利共生、竞争、捕食三种曲线。 ①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因此曲线必须相互“平行”(如图A)。例如,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白蚁及其肠内的鞭毛虫。 ②竞争的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必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故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如图B)。例如:草原上的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③捕食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但随着捕食者的增多,不会引起被捕食者减少,被捕食者减少,因而食物来源少了,随后必然引起捕食者的减少,所以曲线的被动关系不是同步的,往往体现出先后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如图C)。例如,兔吃草、狐吃兔。 【例题分析】 例1:浅根系的白菜和青菜在沙漠中难以成活,则影响白菜和青菜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土壤 C.水分 D.阳光 解析:影响沙漠中生物生存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C。 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 A.许多蚂蚁拖一只死苍蝇。 B.赤眼蜂产卵于二化螟卵内。 C.蝌蚪有自毒现象减少其数量。 D.大黄鱼吃小黄鱼。 解析:许多蚂蚁拖一只死苍蝇,对蚂蚁来说这是种内互助;赤眼蜂产卵于二化螟卵内属于种间斗争,蝌蚪有自毒现象属于种内斗争;大黄鱼与小黄鱼是不同种生物,所以属于捕食。 答案:C。 例3:在培养香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根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解析:在一个培养基上长出两种生物,它们共同吸取培养基上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二者之间相互竞争养料。 答案:B。 例4:泡菜制作的过程是将新鲜蔬菜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而成的。在此过程中,发生了( ) A.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内斗争 D.以上三种过程都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在发酵初期,厌氧型的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之间表现为种间斗争关系;乳酸菌的个体数相对较少,不同的个体间表现为种内互助关系;随着容器内乳酸的积累,异种微生物受到抑制的同时乳酸菌的繁殖也受到抑制,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种内斗争关系。 答案:D。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矿质养料 B.光 C.温度 D.氧 2.决定“八月桂花香”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雨水 D.土壤 3.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类似,以后发现草地百灵鸟灭绝了,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4.到寒冷的冬天,枫叶纷纷开始落叶,松树却仍郁郁葱葱,这表明( ) A.它们都适应了寒冷的环境 B.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枫树更适合寒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