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化工园区初三数学一模分析与建议-邵学森.ppt-20150505.ppt
数学“一模”分析南京化工园区教研室 基于数据分析的目标引领 ——2015年中考数学一模分析与建议 邵学森 一模试卷分析 本次一模试卷为四区联合集中命题,试卷风格与市中考接近,难度设计于13与14年之间,试题大部分为原创新题,命 题时尽量采取入口浅的策略,学生上手不难,但后几题计算难度大,压轴题难度高,高分不多,难度系数在0.67左右。 数据分析 单位 总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良好人数 良好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低分人数 低分率% 区 1803 73.67 389 21.58 712 39.49 1027 56.96 291 16.14 1 572 78.32 169 29.55 280 48.95 374 65.38 86 15.03 2 478 75.64 103 21.55 210 43.93 293 61.3 60 12.55 3 376 67.35 61 16.22 105 27.93 164 43.62 77 20.48 4 114 76.18 21 18.42 47 41.23 78 68.42 14 12.28 5 263 67.97 35 13.31 70 26.62 118 44.87 54 20.53 成绩分布 单位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区 10 53 48 79 125 173 248 258 274 250 188 97 扬子一中 3 17 12 27 34 36 56 68 84 103 78 54 旭东中学 2 13 9 19 21 44 68 75 82 75 50 20 南化二中 4 13 15 19 34 50 67 56 41 37 25 15 长城中学 0 4 1 4 7 10 9 25 22 14 13 5 九龙中学 1 6 11 10 29 33 48 34 45 21 22 3 盒式图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 每一天(内容) 每一师(分工) 每一生(盯人) 分层、逐一解决问题 基于分析的教学建议 2、认真分析每次检测结果,深入研究考纲、考题、学情,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1)做 4~6次(一、二模和校考)的双向细目表排查考点 (2)做 4~6次(一、二模和校考)的数据统计 ①成绩分析——准确定位; ②题型分析——找增长点 突显主干知识的重要性 基于分析的教学建议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基于学情的专题复习课(不拘泥于文本) (2)基于命题联想的试卷讲评课(变式补标拓展) (3)基于模式化的解题、选题、讲题、命题 (解法固化优化) 基于分析的教学建议 解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理解和掌握双基,学会思考、培养和发展能力.查漏补缺,培养学习习惯. 关于解题教学 解题教学,要舍得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先尝试自己解决,不要过早干预,那样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 一定要教学生怎样审题,怎样分析题意,最终教会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 要关注那些可以迁移的东西.加强回顾、反思(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你是如何想到的?举一反三等)、总结,还要有相应的巩固练习. 关于解题教学 解题教学 通过问题,回忆知识 教什么题 怎么教题 通过问题,理解概念 通过问题,发展思维 通过问题,检验效果 防止滑过现象 在关键处给力 在焦点处访谈 在疑难处探究 防止读题中的“滑过”现象 读题三遍,解法自现; (解——结果,法——方法) 第一遍:读出解(结果); 第二遍:读出相关信息,从而读出解(操作层面,计算,化简变形,作图,列表等); 第三遍:读出方法,预见结果,执行方法,得出结果。 防止读题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在读题的过程中没有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滑过去了!从而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滑过条件,滑过结论,滑过条件或结论中的隐含信息! 例一模25题 在关键处给力 什么是关键处? 解决问题的原始出发点,是解决后续问题的基础,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结”点。在知识的准备上、在方法的指引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焦点处访谈 经常用到的知识,热点知识、常用方法及思想,不断的反复,达到常识化的水平。 在疑难处探究 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未经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告诉学生结果(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事实上是剥夺了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特别是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结果必然会大大降低学习的质量,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刻程度,洞察学习错误的敏锐程度。 讲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