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镀理论与工艺课后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镀理论与工艺课后复习.doc

第一章 电镀的概念? 答: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电沉积一薄层金属、合金或金属与非金属粉末一起形成复合电沉积层并承担一定功能的过程。 电镀的目的? 答:电镀的主要目的是对基体的防护,耐磨,防腐,同时兼有装饰的功能,还起到特点功能和特定意义。 合格电镀层的基本要求? 答:镀层结构致密、厚度均匀、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并能够承受一定条件下的腐蚀(指镀层对基体的防护特性)。在某些情况下,进一步要求镀层内应力要小,柔顺性好有较高的硬度、色彩、光亮和均匀沙面等。对于功能性镀层,根据其具体要求使用目的,要求镀层可耐高温、耐潮湿环境腐蚀、耐海洋性气候腐蚀等。 电镀层的分类? 答:按用途可分为防护性镀层、防护性-装饰性镀层、功能性镀层;按镀层的电化学性质分类可分为阴极性镀层、阳极性镀层。 第二章 游离配合剂的影响? 答:1、能使电解液稳定;2、促进阳极的溶解;3、增大阴极极化。 合金共沉积的类型? 答:合金共沉积可分为正则共沉积、非正则共沉积、平衡共沉积、异常共沉积和诱导共沉积。 要实现二元合金共沉积的必要条件? 答:1、合金中的两种金属至少有一种金属能单独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2、金属共沉积的基本条件是两种金属的析出电位要十分接近或相等。 实际金属共沉积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答:电极材料在形成合金时的去极化作用、极化作用、双电层结构的影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状态的影响。 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答:使镀层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光泽性;增加了阴极极化作用、增加光亮作用、增加整平特性、降低内应力的作用、提高电流效率等。 添加剂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答:1、扩宽电镀液的pH、温度和电流密度的使用范围;2、能影响电结晶的结构,具有微观整平效果,有利于提高镀件表面的平滑和光亮;3、降低表(界)面张力,有利于对镀件的润湿;4、促进在阴极表面产生的氢气尽快脱离,可防止镀件产生凹痕和针孔;5、经过表面活性剂清洗的镀件,其电镀效果明显改善。 电镀添加剂的类型? 答:电镀添加剂可分为络合剂、光亮剂、表面活性剂、整平剂、应力消除剂、除杂剂和润湿剂等。 整平剂的整平作用可分为哪几类? 答:正整平、负整平、几何整平。 整平剂的特点? 答:1、能强烈阻化阴极过程,能使阴极极化提高50~120mV;2、能夹杂在镀层中,或在阴极上阴极上还原而被消耗;3、整平剂在峰处的吸附量大于谷处的吸附量。 三层镍及双层镍的抗腐蚀原理? 答:如图所示,电镀双层镍是在钢铁基体上先镀上一层低硫(S0.005%)的半光镍,再在半光亮镍上镀上一层含硫(0.04%S0.15%)的光亮镍,表面在镀铬。在双层镍之间,由于含低硫的半光亮镍的电位较正,当腐蚀介质穿过铬及光亮镍层的孔隙到达半光亮镍时,在光亮镍和半光亮镍之间,就产生电位差,形成腐蚀电池,含硫量高的光亮镍成为阳极,半光亮镍成为阴极,光亮镍成为牺牲阳极而腐蚀,从而延缓了腐蚀介质向基体垂直穿透速度,显著提高了镀层对基体的防腐蚀保护作用,维持双层镍之间的电位差,是提高镀层耐蚀性的关键,通常要求两层镀层的电位差应在120mv之上,电位差的形成是采用不同含硫量的光亮剂来实现的。双层镍的耐蚀性还同时受光亮镍和半光亮镍厚度比的影响。对钢铁基体来说,半光亮镍的厚度占镀镍层总厚度的2/3时,耐蚀性最好。 电镀三层镍是在半光亮和光亮镍之间,再镀上一层约1um左右的高硫镍(S0.15%),最后在镀铬。因为高硫镍层中的含硫量比光亮镍层更高,在三层镍中电位最负,当腐蚀介质通过铬、光亮镍、高硫镍的孔隙,到达半光亮镍表面时,半光亮镍与高硫镍之间的电位差比双电层镍更大,而且相对于光亮镍来说,高硫镍是阳极镀层,它是牺牲自己,来保护光亮镍和半光亮镍不受腐蚀,从而进一步延缓腐蚀介质沿垂直方向穿透的速度,所以三层镍防护性比双层镍的防护性更为优越。 电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的概念? 答:分散能力就是电解液使零件表面镀层的厚度均匀分布的能力,也叫均镀能力; 覆盖能力就是电解液使零件深凹处沉积金属镀层的能力,也叫深度能力。 以初次电流分布、二次电流分布来说明电解液的分散能力? 答: 当不存在极化时,电流在阴极表面上的分布称为初次分布,及不考虑点化学系因素的影响,而只考虑几何因素的影响,在阴极表面上的电流分布。这时电流流过电路的阻力只有导线和金属电极的电阻与电解液的电阻。由于金属导线和金属电极的电阻远小于电解液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假设阴极极化不存在时的电流分布为初次电流分布,此时 R极化≈0。当电流为初次分布时:I1/I2=R电液2/R电液1,因电解液的电阻R=pL/S,由于远近阴极的面积S相同,电解液的电阻率也相同,并且令L2=L1+?L。因此I1/I2=R电液2/R电液1=L2/L1 =1+?L/L1=K(K为常数),可见当阴极极化不存在时,近阴极和远阴极上的电流密度与他们和阳极距离成反比。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