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的变迁.ppt

历代帝王对孔子进行追封追谥 * * 儒学的变迁 一、中国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迁 二、中国历史上儒学兴起的原因 三、儒学兴起的影响 地位 1 创意人: 封建帝王 使用期: 西汉到清, 2000多年 字面解读: 完美的人、人间的神 内涵解读: 臣民的偶像、帝王的家奴 圣人 一、中国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迁 “独尊” 洪秀全 天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妖言惑众、妖书误人 清妖的帮凶、天王的敌人 妖人 地位 2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批判” 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1895——1898) 摆脱亡国灭种的灵丹妙药 大清的救世主、改革的代言人 救星 地位 3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推崇” 陈独秀、吴虞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5——1919) 使国家落后的民族罪人 封建礼教的化身,民族前进的绊脚石 罪人 地位 4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全面否定” 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批林批孔运动(1974) 林彪的搭档、全民的公敌 总理的象征、江青的棋子 阶级敌人 地位 5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消灭” 企业家 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 最懂营销的生意人 借死人的名、赚活人的钱 商人 地位 6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推广” 中国政府 2004年 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 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大国崛起的象征 地位 7 创意人: 使用期: 字面解读: 内涵解读: 形象代言人 “传承” 一、中国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迁 “独尊” “批判” “推崇” “全面否定” “消灭” “推广” “传承” (西汉武帝——21世纪初期) 问题1:上述情况能否完整的表达出儒学 地位变迁的整个过程? 儒学地位变迁的原因: 1、所处的时代不同 2、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问题2:儒学在汉武帝前后所代表的利益有 何不同? 汉武帝前 汉武帝后 奴隶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3: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为何会被汉武帝采纳?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专制主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结论:儒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问题4: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否说 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完全相同? 结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禁止其他 学派,而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严刑 峻法为补充,兼采道家合理思想的治国模 式。 问题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性质是否有相同点?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都是文化专制 标志: 中央兴办太学 地方设立郡学 (双重性) 三、儒学兴起的影响 积极: 有利于“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思想主流。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 历史文化进步起推动作用 消极: 本质是仍旧是文化专制,遏制了学 术思想的自由、平等发展。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D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C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以后刘彻 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 策变化的路径实际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冲突 B 朝代 年代 帝王 封谥 武周 天绶元年(690年) 武则天 隆道公 唐朝 开元二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