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东北局部黑土层消失.doc
中国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东北局部黑土层消失
2010-08-07 03:17:4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跟贴 104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
7月18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四季乡木竹村遭受泥石流袭击。邓小卫摄
7月27日,四川省汉源县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使城镇部分房屋被埋。唐 亮摄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7日报道? 今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这意味着,尽管今年的洪水超过了1998年的规模,但并没有造成类似当年全流域的洪涝灾害。其中,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众多水利工程功不可没,近10多年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的实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甚至发生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它表明,水土流失,仍是中国大地之痛,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森林是个小水库
在谈到洪水和水土保持的关系时,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十分强调森林的作用,“我们一直都说,森林是个小水库,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却有它的道理。”
沈国舫说,森林小水库起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森林能涵养水源,水多能吸水,水少能吐水,还能消减雨水的冲刷力。另一方面,森林对下游水库的蓄水能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沈国舫介绍了历史上发生大洪水时几个水库不一样的表现:森林覆盖率高的水库,稳稳当当地渡过了难关。但有些水库,水一冲下来就垮了,坝本身的质量是一个原因,但上面没有森林覆盖这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1998年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后,大家意识到了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我们也向中央提出了必须保护长江上游原始森林植被的建议,这就促成了后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上马。”沈国舫说。
近10多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位于长江、黄河中上游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市和东北、内蒙古以及海南省先后展开,对大江大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支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等地区实施了重点保护。在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下,全国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左右。其中,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左右,黄河的一级支流无定河减少入黄泥沙高达55%。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也减少了1/3。
多年的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正如沈国舫所言:“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造成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愈合的。”在今年的洪灾中,局部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损失惨重,再次敲响了水土流失的警钟。
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
据国家防总8月4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4亿人,因灾死亡1072人、失踪619人,倒塌房屋11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096亿元。
具体来看,这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7月16日至24日,陕西安康市遭受百年不遇暴雨袭击,先后两次造成大范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致使63人死亡、119人失踪、155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遭受如此严重的灾害,与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安康地处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山高、沟深、坡陡、地薄,60%的国土面积属于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一旦遭遇暴雨袭击,灾害很难幸免。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泥石流,高强度的水流连泥带石,冲击力非常大,破坏性强。但如果那个地方植被比较好,树根扎下去了,就能固定住,水不容易下来,下来也不容易带走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正如沈国舫所说,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因而可以预防。
西部的灾情让人揪心,而在东北,洪涝灾害也不容乐观。这几年,东北只要一遇暴雨,就有洪灾发生。这固然与当地的水利设施落后,蓄洪抗洪能力不足有关,但黑土地上愈演愈烈的水土流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沈国舫颇为忧心。他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由于这些坡耕地多采用顺坡耕作的情况,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考察发现,东北很多地方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成为“破皮黄”。像这样的土地,根本经不起冲刷,溃坝破堤的情况很容易发生。
同样,在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坡耕地的比重也很大,水土流失也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
近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在沈国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提到,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