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pdf
牢 协 二2001一4年四年12月第1O12H期出版(总第287期)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彭旺贤.叶蜀君
[摘 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这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文章
建立 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多任务委托一代理模式下地方政府选择过度举债的内在逻辑 ;进而
通过建立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 。论证 了甄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信息的可
能性和基本方法。并提 出了若干建议 。
[关键词】地方政府;风险偏好 ;信息甄别
[作者简介】彭旺贤,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经济师;叶蜀君,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4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2—0052—05
十八届三 中全会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 学家汉娜用 “财政机会主义”来描述政府的债务风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将加强地方政府 险偏好 ,也就是 “政策制定者在短 的政治任期 内面
债务风险管理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的重要 内 临财政赤字等约束条件时,往往有通过预算外政策
容 ,明确提出要 “建立规范合理 的中央和地方政府 过度累积或有财政风险的偏好,以便隐藏政策
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此前 ,特别是 2008年 成本 ””【。
我国政府实施 4万亿投资计划 以来,地方债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调整 ,
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 一 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 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制
年 4月,惠誉和穆迪甚至 以地方债务风险存在隐 度变革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 的调整和累积密
患为重要依据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实际上 , 切相关 。以2009年为例 .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一
最近几年 ,我国政府对地方债治理 已经采取很多 年 内增长了61.92%,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则高达
有效措施 ,自2010年 6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强 147.4% 。从数据上看,2009年是此前 2O年地方政
地方政府融资平 台公司管理有关 问题 的通知》以 府债务风险最高的年份,已经超过 国际上流行的
来,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等部委密集 出 警戒值 (100%一120%)。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地方债
台数十份文件 ,对地方债进行清理和规范 ,审计署 高企是中央政府为应对次贷危机实施大规模财政
则连续三年对地方债进行审计 。本文从信息经济 刺激计划的直接结果 ,但深层次的原 因则源于制
学视角诠释地方债 问题 ,试 图为监管部 门有效治 度。我 国自20世纪 90年代 中期以来 ,与地方债相
理地方债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 的制度变革包括分税制改革 、预算法修订 、政绩
考核经济化等 。分税制改革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
一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演化 极性,但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均衡配置地方政府 的
财权与事权 。为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满足城市化提
地方债风险的生成是外、内因共 同作用的结 速的需要提供 了空间。 《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
果 。外因包括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 。更 生赤字 ,地方政府转而借助融资平台等载体将债
为重要的原 因则是 内因,即地方政府对过度举债 务隐性化,按照现行制度 .政府性债务未纳入财政
的偏好 ,本文称之
文档评论(0)